第(1/3)頁 八月初十正午,吳三桂大軍抵達襄陽。 夏國相說吳三桂大軍有五萬,其實戰(zhàn)兵只有三萬,輔兵加上運送輜重的民夫,足有六萬五千人。 大軍將襄陽四門團團圍住。 吳三桂率領(lǐng)李國翰、巴顏、張國柱、吳應(yīng)麒一干將領(lǐng),繞城看了一圈,回到帥帳道:“看城防工事,明軍守將高吉嶺是個知兵之人。城外沒有挖壕溝,只一道護城河和高厚的城墻作為屏障,而且士兵毫無懼色,士氣高昂,看來他對手榴彈和地雷的威力非常自信啊。” “王爺,襄陽可不比虎石山,也不比漳州,除了不算高的丘嶺之外,沒有高山讓他埋伏。這種地形,跟北方的平原差不多少,最適合騎兵野戰(zhàn)。所以,高吉嶺不會傻到跟咱們野戰(zhàn),憑堅城而守才是上策啊。”李國翰道。 “對,高吉嶺大概打的就是這個主意。哼,只可惜,國相的詐降之計讓他的如意算盤全落空了。”吳三桂捋著胡子得意地說道。 “父王,國相如今陷在荊門,讓人擔(dān)心啊。”吳應(yīng)麒道。 “國相足智多謀,既然敢只身犯險,定是有所依仗,我兒不必?fù)?dān)心。”吳三桂道。 “父王,既然有楊希仁為內(nèi)應(yīng),為何不一鼓作氣,殺進襄陽,還等什么?” “等什么?等手榴彈和地雷。明軍過去是不堪一擊,為何如今越戰(zhàn)越勇?還不是靠著這兩樣火器?國相的詐降計妙就妙在不僅要奪他的城池,還要奪他的火器。只要楊希仁將輜重營給控制住,咱們也就有了這兩樣利器。以后打仗,在火器上就能跟明軍持平了,看他們還有什么能為?傳令三軍,安營扎寨,好好休息,明日攻城,試試高吉嶺的斤兩。”吳三桂令道。 “喳!”眾將轟然聽令。 …… 當(dāng)夜,子時。 楊希仁率領(lǐng)本部人馬悄悄打開城門,放下吊橋,分成兩路,往清兵大營摸去。 “轟轟轟……。” “殺啊……。” 手榴彈炸開了營門,明軍高聲呼喊著一涌而入。 “每人最多扔一顆手榴彈,別往有人的地方扔,另一顆留下。”楊希仁悄悄吩咐道。 這回高吉嶺給他們每人裝備了兩顆手榴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