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萬一來個什么歷史的車輪滾滾而去,大勢所趨復刻一出原來歷史線的靖康恥,那就難頂了。 宇文虛中看著官家說道:“那官家得答應臣,若是完顏宗望在未完成遼陽合圍的時候,精銳齊出突襲來州,官家得最快的離開來州,不要讓將士們束手束腳。” 趙桓點頭,同意了這個約定。 “若是金人出遼陽城,那就是提前決戰罷了。我大宋軍剛野戰完勝完顏宗弼,復現當初寧武關誘敵之策,正中下懷。若是金人不出遼陽城,也能提升士氣。” “通知史官一聲,若是朕真的被完顏宗望逼迫,逃出來州城,記得不要寫逃,就說轉進。嗯,就用這個詞。” 轉進?這又是玩的什么花樣?宇文虛中一臉迷茫,經典史籍里沒有這個典故啊。 宇文虛中想了想問道:“官家,來州要不要增兵呢?王稟手里就三萬捷勝正軍,兩萬契丹正軍,兩三萬輔軍,官家去帶也帶不了多少人,也就能帶一萬左右的燕京正軍。需要調兵的話,高麗那邊需要早些知會,早做安排。” 趙桓搖頭,這點人夠用了。 宇文虛中意味深長的點了點頭,臉上掛著笑容。 “你笑什么?”趙桓充滿了好奇的看著宇文虛中,這個問題很嚴重嗎? 他不是去搗亂的,自然不會打斷沈從和楊再興在陣前的作戰,調動高麗方面的燕京軍,會打亂將領的部署。 “自太宗以來,就是守內虛外、強干弱枝,官家不增兵,說明官家的想法上,不贊同這個……策論。臣也不是很贊同此政。”宇文虛中一語驚人,點明了自己這個問題背后的用意。 趙桓這才了然,感情在這里給自己挖的坑。 這些人尖的大臣,問的每個問題,背后都是在試探皇帝的決心和皇帝的執政理念。 趙桓決定再次御駕親征的事,在汴京城傳的神乎其神,畢竟官家親征河東路的戰績在那擺著。 沒人會不相信皇帝會失敗,民間輿情最悲觀的估計,頂多會失利罷了。 民間輿情的樂觀,其實和當初趙光義親征燕云十六州一樣。 可惜的是當時的趙光義辜負了大宋百姓的期望。 戰略上的問題,其實最嚴重的就是趙光義自己和民間一樣樂觀。 趙桓始終記得種師道教給他的作戰原則,那就是未慮勝先慮敗,方能百戰不殆。 他安排津口市舶司的木蘭舟隨行來州。 大宋水軍皆來自楊幺的荊湖水軍,水戰上的戰斗力,有待考驗。 大宋水軍任重而道遠,雖然有宗澤在荊湖、何栗在兩浙兩江、范汝為在福建、兩廣建立了很多水軍訓練營地。 但是距離開花結果的日子還很久,勉強湊和能開船罷了。 所以木蘭舟隨行的目的,就只有一個,若是戰事不順,隨時接應大宋皇帝轉進。 對于木蘭舟的隨行,大宋百姓更是抱著看戲的目的。 他們倒是希望看到百戰不殆的大宋皇帝,能夠泛舟海上倉皇出逃。 太過耀眼的皇帝,就不是他們熟悉的官家了。 ………………………… 本溪是從漢朝就開始開始使用的鐵山,鐵料質量非常高,鞍山鐵山,也在本溪鐵山的不遠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