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晚上六點多。 星城市。 劉詩鈴家中。 母女倆剛吃完晚飯,詩鈴媽媽收拾完、洗好碗筷,來到客廳坐下,劉詩鈴就抱著一本厚厚的銅版紙、彩色精裝的圖文百科全書過來,讓媽媽講給她聽。 這本厚實如磚的百科全書,是向坤寄給小胖妞的元旦禮物。 老實說,剛收到這書的時候,詩鈴媽媽是有些意外的,沒想到這么厚、這么多本,更沒想到里面的內容……這么豐富。 按著過往的經驗,劉詩鈴對這種有很多字的書,是不會有興趣的——反正她現在也看不懂。 基本上向坤送的這些書,就是當擺設,等到劉詩鈴上小學后,能看懂了,再看看會不會去翻出來看吧。 但沒想到的是,收到那書的當天,劉詩鈴就抱著其中一本找她讀了。 剛開始的時候,詩鈴媽媽自然是很高興的,自己的孩子喜歡讀書,對“科學”有興趣,哪個做父母的會不開心呢? 雖然她本身學歷不算高,并沒有上過大學,但在她看來,既然向坤說這是“適合學齡前兒童的百科全書”,那她來講解還是沒什么問題的。 但講著講著,問題就來了。 單純地讀書上的內容,詩鈴媽媽自然沒什么問題,簡單地解答一些疑問和詞語,她同樣OK。 然而劉詩鈴的問題,是一個接一個的。 比如她念著書上的一句話:“太空包括整個宇宙——行星、衛星、恒星和星系……” 劉詩鈴便會問:“什么是行星呀?” 詩鈴媽媽翻了下書上的解釋,念了一遍。 劉詩鈴又回問:“什么是衛星呀?” 詩鈴媽媽翻了下書上,沒找到,于是拿起手機百度了一下,解釋給女兒聽。 劉詩鈴接著問:“什么是恒星呀?” 詩鈴媽媽忍不住了:“以后你就知道了……” 然后讀到:“宇宙起源于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劉詩鈴便問:“137億是多少呀?” 詩鈴媽媽就得以她的年齡做基數,給她普及一下數字的概念,然后一通延伸,光是解釋一億是多少就解釋了半小時…… 所以現在每天一看到劉詩鈴抱著那百科全書屁顛屁顛跑過來,詩鈴媽媽就有些頭大。 但頭大歸頭大,依然還是要硬著頭皮上。 今天一看,劉詩鈴翻開的頁面是電和磁力相關的內容。 詩鈴媽媽于是把書頁往前翻:“前面的還沒講完呢,咱們講地理吧,今天我們講亞洲……” 但劉詩鈴胖敷敷的小手卻是堅定地把頁面往回翻,重新到了電和磁力的相關內容上,仰頭看著她:“媽媽,我想學這個。” “這個你以后讀書就會學到了,現在學了也沒用……”詩鈴媽媽又往前翻。 “可是我現在想學。”劉詩鈴又往后翻。 詩鈴媽媽無奈,只好照著上面的內容念:“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是由我們看不見的原子構成的,每個原子都有能輸送電荷的粒子…… “……原子核中有帶正電荷的質子以及不帶電荷的中子,電子圍繞原子核運行…… “……當靜電在烏云中積聚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閃電。負電荷在云層的底部積聚,而正電荷堆積在堆積在云層的頂部。最后,負電荷以閃電的方式落向大地……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