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心向大漢-《漢闕》
第(2/3)頁
但仍有粟特人心存僥幸,乘著康居與漢朝斷了往來冒充使者入關,這才有了去年的“白駱駝”事件。
“想必是那幫康居粟特人不甘心空手而歸,便大著膽子掘了我大漢將士的墳冢。”
奚充國咬牙切齒,騎行在隊伍最前方,恨不得早點到伊循城,管他是使者還是商賈,定要讓其付出代價!
他們已經徹底離開了布滿沼澤和蘆葦蕩的羅布泊畔,一個小漁村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大片草灘上放牧的牛羊,亦有驢馬駱駝。
隨畜牧逐水草,這才是樓蘭國的經濟支柱。
而離開草灘后,隨著碧綠色的孔雀河越來越近,也漸漸出現了開墾的旱地,和種植谷物的農民。
任弘現,和羅布泊旁穿著野鴨皮的樓蘭人不同,這一帶的樓蘭人穿得要好些,尤其是女子,頭戴尖頂氈帽、斜插禽鳥翎毛,腰上是如短裙般的羊毛腰衣,腳踩氈靴,手上還挎著草編小簍,在播撒春小麥的種子,只是十分粗放,想來收成不會高。
這便是樓蘭國的三類人群,漁獵者在湖泊森林捕魚狩獵,農耕者集中在幾個小城里居住,在城邊的沖積平原上種植小麥,游牧者則在不適宜耕作的草地上畜養牛羊驢馬,相互進行交換,易其有無。
而凌駕于他們之上的,則是“城主”。
各城城主再向樓蘭王效忠,這樓蘭國顯然還處于封建制早期,國土雖然看上去很廣袤,但人口只有一萬多,相當于漢朝一個縣。
伊循城便位于樓蘭國東北角,橫亙在西域南北道的交叉點上。
眼看遠處孔雀河北岸臺地上,那座土黃色的小城塞越來越近,任弘卻不由擔心起來。
早在昨日過草灘時,有騎馬的牧民遠遠看到使節團來,便一唿哨朝西方馳騁而去,興許是要給伊循城主報信。
他現在只擔心,伊循城主會不會庇護那些粟特人,一旦生沖突,會給這次樓蘭之行帶來什么影響?
畢竟漢朝雖然強大,卻遠在千里之外,樓蘭雖是小國,但也勝兵兩千,真打起來,他們可占不到什么便宜。
回頭看了一眼傅介子,老傅臉上卻毫無擔憂之色,甚至看穿了任弘的想法,對他笑道:
“樓蘭王安歸在匈奴長大,偏向單于,常與漢為難。但伊循城主,曾送樓蘭王子去過大漢,在長安見過天漢的強盛,過去十余年間,他一直是大漢的朋友!還專門取了一個漢名……”
正說著,前方有數十騎呼嘯而至,傅介子勒住馬,瞇著眼看著他們越來越近,這才露出了笑,帶眾人迎了上去,朝打頭的一位樓蘭貴族一拱手:
“伊城主。”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辰区|
民权县|
台江县|
南岸区|
黔西|
库伦旗|
顺昌县|
栖霞市|
通许县|
民权县|
长垣县|
沈阳市|
太和县|
青浦区|
孟村|
辛集市|
吉隆县|
吉隆县|
道孚县|
通山县|
南汇区|
富蕴县|
沐川县|
安义县|
社会|
綦江县|
安阳市|
区。|
普定县|
巴青县|
济阳县|
吉木萨尔县|
墨脱县|
吴桥县|
富宁县|
齐齐哈尔市|
尉犁县|
五莲县|
鄯善县|
修水县|
溆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