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二柄-《漢闕》
第(1/3)頁
甘延壽一提議,任弘便發(fā)現(xiàn),帳內(nèi)除了鐵憨憨們還在叫好聲外,聰明人如張千秋等人都不說話了,連趙充國都頗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而跟在趙充國身邊做向?qū)У鸟T奉世意識到了這建議的危險,暗暗朝任弘搖頭。
“西、中、東三路合力斬單于首,掃盡胡塵,大功也,銘文以記自是應(yīng)該。”
任弘立刻回應(yīng)道:“但應(yīng)在回稟陛下后,由朝中二府、太史制詔題作,再遣工匠來燕然山擇地刻之。”
甘延壽等沒明白深層含義,還當(dāng)是任將軍允了,但這場戰(zhàn)爭中給任弘當(dāng)了綠葉的趙充國卻暗暗松了口氣,看來道遠(yuǎn)還沒被大勝沖昏頭腦。
趙充國讀書不多,但也知道,以人臣而行封禪事,即便不是泰山,也就霍驃騎一個孤例。但封狼居胥,禪姑衍,乃是承漢武帝戰(zhàn)前之命,為其代行封禪之禮。“封”的意思為“起土界”,相當(dāng)于在狼居胥標(biāo)識漢朝的疆界,通過這種告天饗地的典禮來宣示孝武開疆拓土的威德,并打擊匈奴士氣。
元狩四年那次北征,還有衛(wèi)青一路,漠北決戰(zhàn)逮到了單于主力,但他也就燒了趙信城,不曾做任何類似的事來揚威。究其緣由,不是不想,而是沒得到孝武皇帝事先點頭,不敢擅做決定。
這與今日情形類似,雖然任弘軍中校尉們號稱“再封狼居胥”,實則只是履霍去病故跡,祭的是霍驃騎而非匈奴圣山本身,天子也樂見此事。
但在燕然山銘文紀(jì)功,卻已超過了任弘能自行決定的范圍。
任弘心中門清:“皇帝戰(zhàn)前將最能打的涼州騎、三輔兵交給趙將軍,眾其軍容,又出朔方直當(dāng)單于庭,便足以說明問題。但趙將軍臨敵決斷時,以軍爭戰(zhàn)勝為先,朝堂地位為后,最后卻是我?guī)е牟ⅡT從追上單于并斬其首。”
仗打到現(xiàn)在,已偏離了皇帝的初衷,以劉詢的智慧和心性,當(dāng)然不至于故意黜任弘而上趙充國,但若任弘再自矜功伐,那回去后他處境就微妙了。
銘石紀(jì)功,說得好聽,但這功,不管是你自己的,還是吏卒的,是一路將軍能拍板定下的么?
自然不是,但歷史上,后漢的竇憲還真來了這么一出,擊敗北匈奴后,竇憲登上燕然山搞封禪,搞了篇封燕然山銘。
竇憲敢這么做的背景是,竇太后操控朝政,讓犯罪的竇憲以車騎將軍身份統(tǒng)兵北征匈奴,想通過這場必勝無疑的戰(zhàn)爭給大哥解套,同時借用戰(zhàn)功來擢升竇憲的官位,以更加牢固掌控朝政,自然提前準(zhǔn)備好了一切。甚至帶上了班固這大文豪,就等建功后寫篇雄文耀武揚威。
只可惜竇憲下場不好,任弘學(xué)誰不好學(xué)他?更何況竇憲好歹是三軍統(tǒng)帥,他任弘什么時候能號令趙充國了?
打仗時任弘與趙充國將政治拋之腦后,但戰(zhàn)爭一旦結(jié)束,軍事上的東西就得挪一邊去,每做一件事都得斤斤計較,考慮對朝局的影響。
這場戰(zhàn)爭里,西、中、東三路各自的功勛怎么算,若銘文刻石,名字誰先誰后?大家都知道東路軍打了硬仗,但就算趙將軍十分大度,說把我中路軍名字往后排,任弘就敢排?
出兵時,劉詢曾親操鉞予任弘,持首曰:“從此上至天者,將軍制之。”復(fù)操斧持柄授將,持其刃曰:“從此下至淵者將軍制之!”
但得搞清楚,這斧鉞是假、借,而非給。
打不打,怎么打,打多久將軍來定,皇帝不要外行指揮內(nèi)行。可打完后,將軍立沒立功,功勞誰高誰低,已涉及到國家名與器。韓非子說過,明主之所導(dǎo)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龙|
弥勒县|
濉溪县|
洪江市|
汉阴县|
福安市|
岳池县|
承德市|
北海市|
略阳县|
海林市|
徐州市|
玛多县|
河西区|
常山县|
天峨县|
福泉市|
阜新|
大竹县|
静海县|
河东区|
炉霍县|
大关县|
长岛县|
徐汇区|
灯塔市|
拜城县|
丹巴县|
东海县|
富蕴县|
灵川县|
密山市|
贵定县|
濉溪县|
成武县|
新绛县|
阿克苏市|
屏山县|
瑞金市|
广宗县|
罗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