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白起有一種很強烈的感覺,那就是魏冉不會選上中兩策,而是會選擇在白起看來最為愚蠢、也是勝算最低的下策,去和趙國正面硬剛。 就連魏冉之所以這樣決策的動機白起都知道,無非就是復仇。 兩次上郡之戰的仇魏冉現在可都牢牢的記在心里呢,以魏冉睚眥必報剛愎自用的風格,正面堂堂正正擊敗趙軍才是他最為喜歡的雪恥方式。 這讓白起心中不禁產生了幾分無力的感覺。 明明破敵的機會就在面前,可穰侯卻偏偏棄之不用,實在是…… “罷了罷了,也就是暫時離開幾天時間罷了。等到從啟封那邊勝利歸來之后再勸說一下君上,應該還來得及。”白起自我安慰了一下自己,然后大步離開。 動作得快點才行,不然萬一要是被趙國人提前趕到拿下啟封,那樂子就真的大了。 …… 趙軍確實已經在行動了。 從魏國大梁城到楚國的陳城,上百里的距離是一大片的平原和丘陵,一條寬闊的運河自北向南流經此地,給兩岸的田野帶去了無數生機。 這條運河就是戰國時代魏國最后的一位霸主國君魏惠王在位時候所修建的,它溝通了黃河與淮河水系,無論是灌溉面積還是運河的長度都遠遠的超過了秦始皇時秦國所修建的鄭國渠,是當之無愧的戰國時代第一運河。 所謂一日之計在于晨,太陽剛剛升起不久,鴻溝兩岸的農田之中就陸陸續續的出現了農民們的身影。 在這個時代,由于大部分農民的頭上都包著一塊頭巾,所以又被貴族和士人們輕蔑的稱之為“黔首”,久而久之,黔首就成為了底層人民的自稱。 突然,一陣鋪天蓋地的馬蹄聲響起,大片騎兵出現在了農田旁的大路上,在隊伍的最前方,可以看到一面紅色的大旗高高飄揚,上書一個“趙”字。 黔首們抬起頭,臉上露出了驚訝的神情。 雖然都知道北邊在打仗,但是那應該是上百里之外的地方,怎么會有大隊騎兵出現在這里? 但下一刻,黔首們就不再去思考這個問題了,而是直接一哄而散,四處逃亡。 這鋪天蓋地的騎兵都要騎到臉上了,不跑還杵在這里等死么? 趙奢稍微拉一下馬韁,讓馬的速度放慢了許多,從疾奔變成了小跑,這樣呼呼的風聲就不會干擾他和身邊樂乘的交談:“樂乘將軍,你知道這是哪里嗎?” 樂乘聳了聳肩膀,道:“趙奢將軍,我從沒來過魏國。” 趙奢抬起頭,看了一眼不遠處那些正在逃跑的黔首們,朝著身邊的親衛隊長道:“去,帶幾個當地人過來,記得客氣一點。還有,不要踩踏農田!” 年輕的趙國大王這幾年制定了很多有些奇怪的紀律條例,原本只有寥寥幾條,但是現在已經慢慢細化成為了上百條軍紀,其中比較有名的像什么禁止屠城、禁止污辱女性、無軍令的情況下禁止搶掠黔首們的糧食物資等等。 禁止踩踏農田則屬于不久之前剛剛最新的第一百零八條軍紀,違犯者將會受到踩踏面積的三倍罰餉處罰,并且施以髡刑(把頭發剃光)。 就算是要刻意的繞過農田,單單以身體素質而言瘦弱的黔首們也根本不可能跑得過趙奢身邊這些身強力壯的親衛,所以半刻鐘之后,十幾名黔首就嘩啦啦的跪在了趙奢的戰馬面前,一個個瑟瑟發抖。 趙奢用雅語道:“你們誰知道啟封城在哪里?” 無人應答。 一旁的樂乘忍不住道:“這些黔首哪里會說什么雅語?不如直接找個會說魏語的人吧。” 趙奢想了想,又用趙語重新問了一次。 這一次,終于有人回話了。 “將軍,我知道啟封城在哪里,請將軍不要殺我和這些鄉鄰。” 樂乘有些驚訝的循聲看去,發現了一名年紀大約在三十多歲,身體頗為瘦弱,臉上帶著幾分惶恐神色,看上去縮頭縮腦的中年男子。 雖然帶著很濃重的魏國強調,但是這中年人的確說的是趙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