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奧巴代青心滿意足地離開。 而楊信的船隊繼續(xù)北上,很快每天傍晚停船過夜的時候,就開始有牧民趕來貿(mào)易,用他們的牲畜換取船上運輸?shù)母鞣N物資。 其實主要是糧食。 這幾年草原的氣候正在因為小冰河期到來而悄然變化,每年冬天的嚴(yán)寒不斷加劇,牧民牲畜死亡率逐漸開始上升。 這樣一來食物不足的情況也不斷加劇。 上一次開原之戰(zhàn)的收獲,只是讓他們撐過了之前的冬天,如果不在下一個冬天到來前,儲備好足夠的食物,那么到冬天必然會餓死人。而以牲畜換糧食無疑最為劃算,因為這些牲畜說不定什么時候就染病死亡,但糧食放在那里是最保險的。而這時候也正是他們牲畜數(shù)量最多的季節(jié),正好可以用部分牲畜交換糧食以備過冬。 很快來的就不僅僅只是炒花的人了。 遼河向北串聯(lián)的是整個內(nèi)喀爾喀五部的數(shù)十個諾顏。 所有牧民都需要貿(mào)易。 原本他們要么通過進入草原的晉商,要么組織起來到互市的關(guān)口,前者很難運輸糧食這些沉重但附加值低的,而互市則必須是他們自己到這些特定點,楊信的船隊全都避開了這些缺陷。他帶著北上的是近百艘淺漕船級別的內(nèi)河船,每一艘都裝載數(shù)十噸貨物,恍如那些開著卡車進村的商販,盡管缺少港口,但對于騎著馬的牧民來說毫無問題…… 這些內(nèi)河船吃水不可能超過馬背高度。 直接在淺水區(qū)停船,那些牧民騎馬就上船了,要是過去他們上船就是殺人搶東西的,但有楊同知坐鎮(zhèn),他們就只能是來交易的。 至于雙方交易中楊信這邊收獲的牛羊馬匹則跟隨在岸邊,這可是楊信的,那些牧民同樣不敢搶。無非就是雇傭一批牧民給趕著,實際上也不算雇傭,這是奧巴代青派出的,他帶回去了大批作為楊信給他爹禮物的貨物,然后留下三百騎兵給楊信趕牲畜。他們趕著這支一天天龐大起來的畜群,跟隨楊信的船隊先是北上開原,然后再趕上卸完貨的空船運回三岔河。 然后馬匹賣給熊廷弼。 他正在進行他那個十八萬大軍九萬匹馬平遼東的計劃。 所以他會敞開了收的。 而楊信則會把牛趕入關(guān)內(nèi),送到他的那些軍營養(yǎng)著。 至于羊就留給駐守開原的兄弟們養(yǎng)著吃,實際上他出售的物資很大一部分就是這些人的軍糧,但在楊信看來光吃米面明顯不如啃著烤羊腿。 隨著他的船隊在遼河上緩慢向前,甚至包括一些游牧區(qū)稍遠的,都直接由其首領(lǐng)帶著大隊牧民,驅(qū)趕著畜群恍如邊關(guān)互市一樣,前來進行集中交易。 反正大家都認識。 或者也可以說他們都真心地畏懼甚至敬畏楊信,他的青龍偃月刀就是這片草原上暢通無阻的標(biāo)志,搶劫是不可能搶劫的,那立在船頭青龍偃月刀會在瞬間打消他們的念頭。 他們都是尊重實力的。 無論是誰。 無論宰賽也罷暖兔也罷,鐘嫩也罷昂安也罷,統(tǒng)統(tǒng)表現(xiàn)出他們對實力,對這柄青龍偃月刀的尊重,沒有人再考慮搶劫這種事情,他們都清楚那樣做后果會怎樣,他們可是都見過楊信是如何打進開原的。要是激怒這個家伙,哪天心情不爽跑到他們的牧區(qū),就跟野狼般游蕩著見一個殺一個,那這些諾顏們都自信自己是無論如何也擋不住的。 楊信的戰(zhàn)斗力單挑幾百騎兵毫無壓力。 這樣一個人要是存心玩游擊,他們這些需要分散游牧的真扛不住。 那些有城池聚居的可以不怕他,可游牧的真扛不住,本來就是一家家分散在廣袤草原上的,多了也就幾家湊在一起,哪怕這些諾顏通常身邊也沒多少人。楊信突襲他們拿什么抵抗?他們也不可能讓部下始終湊在一起,因為他們的放牧必須得分散,不分散放牧不用楊信殺就餓死了。 總之不能招惹這個怪物。 而且炒花也已經(jīng)以五部盟主的身份下達了命令,這支船隊是由他保護,誰敢搶掠就是對他的不敬,同樣他身邊那位很受尊敬的佛爺也聲稱將要前往老米灣去接受楊將軍對佛祖的貢獻,楊將軍是需要大家尊敬的,同樣楊將軍的貨物也是需要大家一起保護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