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這些糧食由楊信收購。 同樣也是強制性的,總之這一年從南洋運來了過五十萬石稻谷,這些稻谷除了二十萬石給廣州本地市場外,其余三十萬全部運往北方,另外李旦在嘉義一帶的種田也開始,今年雖然剛剛開始,但也向天津運輸了兩萬多石,不過其中部分是在倭國收購的。 而今年天津墾荒區依然豐收,加上這些南方運過去的,楊信這一年為北方和遼東額外投入了一百萬石稻谷,這些稻谷再加上陳于階在開原的屯田,還有遼陽,廣寧一帶分了地以后產量的增加,使得遼東的米價終于降到了三兩。 雖然仍舊很高。 但比起過去始終維持在四五兩已經很低了。 不過京城的米價仍舊沒有顯著降低,甚至還有點略微上漲,一度再次突破一兩,楊信這點投入量抵消不了氣候變化導致的普遍減產,尤其是臨近的河間府洪水,完全抵消了天津產糧區的豐收,畢竟糧食產量增加百分之二十就是奇跡,但洪水一過就是絕產。 實際上楊信現在越來越力不從心。 無論他多么努力,在越來越頻繁的災害面前都是徒勞,就像往正在決口的堤壩扔一塊小石頭。 一下子就沖跑了。 但面對這現實他也無能為力,只能繼續這樣掙扎,然后眼看著恍如末世的災難一步步降臨。 “倒是臺灣那邊的確是好地方,侄兒跟著李家的船去過一次,完全可以說如同魚米之鄉般,唯一的問題是需要開荒,但只要開墾出來,就是絲毫不輸蘇常的水田,而且遍地鹿群,侄兒還獵了幾百頭鹿帶著路上吃。” 楊寰說道。 這時候鹿皮是向倭國出口的重要物資。 李家之前在嘉義的基地,實際上就是獵鹿的,后來荷蘭人也是如此。 “那就把這些人全送到臺灣,李家在南邊墾荒,咱們不去他們那里,就全送到北邊,不過暫時先跟著你去抓人,這里是抓捕名單,你立刻帶著后面的苗兵去松江和蘇常,把那里在名單上的全部封門。就用這些苗兵,正好也讓他們先住在這些人家,若是有人敢反抗,就直接調動他們鎮壓,剩下的就看抓的這些能不能撬開口了。” 楊信說道。 黃澍已經露面了,很快這些地方就會知道。 得提前布置,防備這些家族也像黃家和鄭家一樣,提前到官府把那些卷入的人開除祖籍,只要他們被開除祖籍,那無論做什么就都與其家族無關,同樣也就沒法再抄家了。 “叔父,這些人家都不一般啊。” 楊寰看著徐本高,王時敏這些名字頗為驚悚地說。 這何只是不一般,全都地方上的頂級望族,隨便哪一個在蘇松常跺跺腳都是顫三顫的,對這些人的抓捕,全都是會引地震的。 更別說他們在朝中的勢力了。 徐本高和王時敏可都在京城,當然,他們的財富都在老家。 “不論什么家庭,這次都要拿下,敢反抗就讓這些苗兵動手。” 楊信說道。 他也是算得上日暮途遠,只能倒行逆施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