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如今又遭了這場水災,可以說禍不單行。 江浙這些控制大量存糧的家伙不趁機彌補虧空才怪呢,像董大師這樣田產上百萬畝的,哪年不得收個一百萬石以上,天啟在松江府收的稅絕對沒有他一年收的租多。這些家伙的糧食都存著等漲價,想要確保災民吃上飯,還得強迫這些家伙把糧食拿出來,而不是讓他們囤積居奇,把糧價炒到一兩六,這里的糧價炒到一兩六的高位,北方糧價就敢翻到六兩。 這時候恐怕已經開始漲了。 “繼續前進!” 楊都督揮手說道。 他的巡視船隊沿著錫澄運河繼續向前。 沿途依然一片汪洋,除了少數地勢略微高一些的,那些主要的水田,尤其是芙蓉圩的圍墾區,完全已經變成了水面,只有一處處被泡塌的民宅顯示這曾經的水鄉富足。 不過以這條古老的運河為界,兩邊的情況截然不同,右邊民兵區的高處是一片片帳篷,或者草棚組成的安置點,在這些安置點都能看到炊煙,不斷有運輸糧食的船到達。另外還有青壯組成船隊在水里捕魚,搜尋能吃的,無論淺水的藕還是水面漂浮的菱角,甚至蘆葦根之類,總之搜尋一切能吃的,甚至組織起來排空一些地方的積水,一些女人在插秧。 “稻秧也是從別處運來的,丹陽一帶受災輕。” 李忠說道。 楊信點了點頭,這就是組織性的優勢。 遇上災難不怕,就怕沒有人能迅速組織起應對。 而另一邊就是無組織的典型。 “讓他們過來!” 楊信看著一群正在廝殺中的災民和團練說道。 這些災民爭奪的是十艘運糧船,應該是蘇州過來的,而那些團練就是保護這些糧食的,但這時候依然在下雨,他們的火器無法使用,阻擋不住那些都快餓瘋了的災民,后者后面的山林里面,可以看見大批女人和小孩,背后就是嗷嗷待哺的妻兒,那些災民可不怕團練。 李忠急忙鳴槍。 正在交戰中的災民和團練全都停下了。 “快,搶糧食啦!” 其中一個災民看著后面的船隊,就像發了瘋一樣吼叫著。 然后他們一起沖向這邊。 楊信一臉無語地拿起銅皮喇叭…… “停!” 他驟然大吼一聲。 已經距離不到二十米的災民和團練,嚇得一下子全都停了,然后戰戰兢兢地看著這張剛剛認出的面孔。 “你們,把糧食分一半給他們!” 楊信對著團練喝道。 “楊都督,小的是昆山顧翰林家的,這是給南閘送的軍糧。” 后面趕來的船主說道。 “所以分一半給他們。” 楊信說道。 南閘那邊不會缺糧了,倒不是說他給的那兩百個罐頭,而是一隊原本運往天津的稻谷,會在后天到達江陰,徐霞客可以去那里買,這段時間荷蘭和葡萄牙商船正在蜂擁而來,所有船上都載著稻谷。而廣州的糧荒已經解除,而且很快早稻就要收割,那里已經不需要這些稻谷,正好全部調來救災,另外實際上湖廣和江西的運糧船也在不斷到達。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