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八章 孤家寡人-《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1/3)頁
話說楊都督現在也算是孤家寡人了。
沒人支持他了。
九千歲都不支持,天啟同樣也已經動搖,實際上就連楊夫人都不支持他繼續下去,畢竟對楊夫人來說,救世主這種職業太夸張了,如果真有饑荒的浩劫,那楊家能對得起自己良心就行,再饑荒也饑荒不到楊家。
真的。
只要整個北直隸的人還沒餓死干凈楊家的地就不會干旱。
至于饑荒導致戰亂……
楊家的堡壘恍如銅墻鐵壁,甚至得知這一點后,楊夫人已經下令所有莊子都修簡易版棱堡了。
她不認為戰亂會影響楊家。
再說楊家還有船隊,南邊還有好幾處產業可以隨便遷移,這時候就連那些土兵也已經完成向臺灣的遷移,今年第一批墾荒田就能產糧。雖然和土人沖突不斷,但好在那些土兵全是殺人放火的老手了,這種小事根本不會影響他們,實際上他們更喜歡主動去招惹土人。畢竟哪怕土人也還有點油水,搶糧食,搶牲畜,一萬五千全副武裝的彪悍山民,正在恍如西進的天命昭昭般讓凱達格蘭人流血流淚。
再不行就去那里。
楊家有的是退路,既然這樣就更沒有義務做救世主了。
這是朱家的江山又不是楊家的。
說到底這年頭的人對這種事情承受力比楊信高,楊信覺得饑荒餓死人是天大的事情,但這時候的人對于饑荒餓死人視為正常,大明這些年哪年也沒少了這種事情。
萬歷四十五年山東饑荒一樣餓殍遍野,雖然依靠方從哲和亓詩教的強力賑濟最終沒有釀成大亂,但涌入運河兩岸謀生的饑民,方汀蘭也不是沒見過,別說饑荒了,就是平常年景運河邊餓死的人也沒見少。說到底在溫飽徹底解決前,人們早就被現實鍛煉得心如鐵石了,通常只要不是饑荒降臨到自己頭上,最多也就是感慨唏噓一下。
這一點楊信屬于另類。
他在江南的賑災和徐州的災民安置都被視為收買人心。
甚至連中立派官員都這樣認為。
就是因為他的賑災以這個時代標準來看很夸張,完全出必要,不是說他賑災夸張,而是他賑災時候對災民過于無微不至,出朝廷官員們認為的賑災。
現實就是這樣。
“現實就是這樣,說到底都是一個詞,餓的。”
王象乾感慨道。
已經快八十的他,剛剛風塵仆仆結束在獨石口的調解趕回,不過他調解的效果并不理想,林丹汗依然占據喀喇慎部的地盤不肯走。
這個老家伙屬于目前大明的蒙古問題專家,當然,比楊都督差一個級別,但就目前朝廷而言,除了楊信以外就再也沒有人比他更熟悉蒙古事務了。他可以說跟蒙古各部打了一輩子的交道,從萬歷十幾年,就在宣大跟順義王體系的這些部落打交道,而且始終控制得很好。
“虎汗窮餓之虜,除了搶掠他已然沒有別的選擇了。”
他說道。
他還是用林丹汗的舊稱。
在大明官方以前就是將林丹汗的呼圖克圖稱為虎墩兔,察哈爾部則稱插漢部,似乎大明官員就喜歡給他們名字里加兔,卜石兔,趕兔之類的。不過因為楊信習慣于他知道的那些現代稱呼,而且在稱臣納貢后,也需要對他們尊重些,于是官方也改成了他習慣的,比如卜石兔改成了博碩克圖。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绩溪县|
南川市|
台安县|
沽源县|
涟水县|
和平县|
富民县|
尚义县|
凤城市|
凤城市|
兴安盟|
连云港市|
收藏|
新源县|
乐亭县|
搜索|
昌宁县|
大足县|
郸城县|
鄂伦春自治旗|
武宁县|
方山县|
嘉峪关市|
西盟|
揭阳市|
长治县|
东兰县|
泰顺县|
河曲县|
梁平县|
工布江达县|
梁河县|
大邑县|
湖州市|
化隆|
台中县|
贵南县|
来安县|
奇台县|
瑞安市|
峨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