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四章 人民的汪洋大海-《大明之五好青年》
第(2/3)頁
軍官說道。
“閃開,本王看誰敢!”
鎮南王勃然大怒。
然后他一腳挑開擋路的軍官就要往前走。
他必須得坐船才能過黃河,而且還得過船閘,淮安是一個復雜的水運樞紐,黃河,淮河在這里交匯,運河在這里越黃河,就是坐船也不是能順利過去,所以鎮南王也很難,他要是走鳳陽就簡單多了,甚至走盱眙也很簡單,直接走浮橋就過淮河了,但現在卻不得不在淮安面對正在越來越多的父老鄉親。
就在他挑開那些軍官的時候,旁邊幾個同樣跪著阻攔的老頭清醒過來,一下子撲上去,瞬間抱住了他的腿,一看這白發蒼蒼,鎮南王嚇得趕緊停下,但還沒等他把這些人推開,周圍一片白頭發洶涌而至,迅速把他淹沒在其中……
“諸位老人家,你們不要這樣!”
鎮南王虛弱無力地說道。
“大王要走,就從老朽身上踏過去!”
抱著他腿的老頭,就像某些為老不尊的一樣嚎叫著。
然后其他老頭一個個抱腿的抱腿,拽胳膊的拽胳膊,還有人干脆抱腰,一個個鼻涕眼淚齊下的嚎叫著,迅速把他一身郡王的蟒袍搞得仿佛乞丐裝,可憐的鎮南王此刻徹底無力掙扎了。
“大王,不能走啊!”
“大王,別拋棄我們!”
……
然后周圍哭嚎聲更響了。
別說是老頭了,甚至很多老太太都涌向他,還有一些小孩哭著上前。
這是絕對真心實意的,作為最后加入鎮南王控制區的淮安一帶,這些百姓那真的是被幸福砸頭上了。
尤其是那些鹽戶,按照新的鹽法他們徹底擺脫了過去的苦日子。
天下最苦者灶戶,這可是文官自己說的,過去他們受官員,富灶,鹽商重重壓榨,盡管在湖廣一斤鹽就得幾分銀子,但在這里一兩銀子能買一千斤。
鹽比糧食還便宜……
實際上以當地米價,一斤米都能換差不多十斤鹽。
號稱賤如沙子。
但鎮南王強行規定了鹽價,無論米價如何變化,始終就是按照一引鹽一石米的價格。
據說這是太祖時候的制度,鎮南王只是恢復大明祖制。
事實上也的確是。
朱元璋時候就是這個規矩,鹽戶正課鹽,也就是每丁額定一年必須上交的鹽就是一引鹽一石米,不管米價是多少,總之就是交一引正課鹽換一石米,完成之后剩下就隨便了,愿意接著制鹽就接著,那個稱之為余鹽,和正課鹽一樣的標準由鹽場收購。
實際上楊信的鹽業制度至少在鹽場的確是和朱元璋差不多。
只不過他收購是給銀子而不是米,然后鹽戶拿著賣鹽的銀子,到同樣他開的糧店去購買糧食,這樣比朱元璋時候自由的多,畢竟鹽戶不只是需要米,他們還需要錢來買別的。如果糧價上漲那么鹽的收購價也漲,米價跌,那么鹽的收購價也跌,但無論漲還是跌,都必須維持一引鹽一石米的比例,鹽場也罷,糧店也罷,只要有打破這個標準的,那么鹽戶可以直接砸了。
反正鹽戶也是民兵。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莱市|
枣强县|
大港区|
大荔县|
哈尔滨市|
博乐市|
南平市|
龙海市|
金溪县|
神农架林区|
青冈县|
无棣县|
郧西县|
沙洋县|
金湖县|
东辽县|
甘肃省|
新乐市|
高邑县|
天柱县|
鲁山县|
牡丹江市|
玉门市|
隆昌县|
霍山县|
盘锦市|
陕西省|
安义县|
喀什市|
洛宁县|
象山县|
江油市|
霍州市|
手游|
中江县|
同德县|
长宁区|
成都市|
五家渠市|
车险|
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