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古道故人-《通天圖鑒》
第(2/3)頁
等回過神時,灰色的背影已然不見,就像憑空消失一樣。
蘇邁游目四顧,古道依舊,人跡渺渺,只聽得蕩蕩虛空中,隱約傳來一陣蒼茫古拙的歌聲:
天涯近,紅塵遠(yuǎn)
大道難成,彈指三生
仙途何渺渺,悟道得幾人
……
證得神魔歸一念
辜負(fù)山中數(shù)百年
聲音幽遠(yuǎn)空曠,卻是道不盡的蒼涼與落寞。
……
沿寧州城西行三百里,穿過終年云霧繚繞的翠云山,便可進(jìn)入青石城地界。
天隨子和蘇邁二人一路西行,途中算卦批命,未晚投宿,雞鳴則起,一路上走走停停,行半月有余。
寧州城外茶寮一幕,在天隨子的隨口應(yīng)付下,也消散在這平淡的行程之日。
不過自從在寧州城外遇到那神秘人后,天隨子對蘇邁的態(tài)度卻好了不少。
沿途好吃好喝,卻也讓蘇邁樂得開懷,一路上心情大好。
如今正是春夏之交,天氣睛好,亂花碧草,翠色青青,正宜出行。
二人且游且走,這一日,已到達(dá)翠云山下的古井村。
此地因村頭一口古井而得名,傳聞自先民遷居時此井就有了,不知凡幾千年,無論何時均是半井碧水,望之黑沉沉的,不知其深幾許。
井水從未干涸,也不溢出,井邊布滿青苔,充滿原始古拙之氣,傳說用古井水泡茶,有一股特色的清香。
村里約有五十戶人家,均以采茶為主。
由于這翠云山盛產(chǎn)的翠云春茶名聲遠(yuǎn)揚(yáng),每年倒也有不少外地客商進(jìn)村收購新鮮茶葉。
因此,小村雖遠(yuǎn)離城鎮(zhèn),也有商鋪客棧,只是規(guī)模較城里卻小得多。
二人進(jìn)村時,已然日落西山,天色昏暗,遠(yuǎn)遠(yuǎn)便可看到村東頭迎風(fēng)飄展的客棧招牌。
一路尋來,卻是一戶農(nóng)家小院似的客舍,就名古井客棧。
客房約十多間,因是采茶之季,多有茶商至此,此時生意倒也不錯。
二人投宿時,客房已滿,掌柜見二人一路風(fēng)塵,卻是氣度不凡,加之周邊數(shù)十里無投宿之地,便特意騰出一間平時閑置的雜物房供其住宿。
天隨子久慣風(fēng)塵,倒也不甚計(jì)較,蘇邁少年心性,平時在外行走,遇到山野荒村,找到山神廟應(yīng)付一宿也是常有之事,更是無甚要求。
特別是飽食一頓掌柜老板精心推薦山珍小炒后,心情大好,對那用茶葉做成的小點(diǎn)更是贊不絕口,回到房間仍覺口頰留香,念念不忘。
天隨子安頓好后,卻未在房間里停留,徑直去村頭那口古井處。
自從進(jìn)村來,就隱約感覺到有一股陰寒之氣,飯后向村民打聽村里故舊,得知古井傳聞,便去查探一番,越接近古井,陰冷的氣息越是濃烈,只是常人難以體察。
望著這黑幽幽的洞口和粗礪和石臺,天隨子一陣沉默,良久,只聽得他似自語又似有所指地道:“作繭自縛啊”。
翌日清晨,當(dāng)蘇邁從睡夢中醒來時,卻發(fā)現(xiàn)隔床的天隨子已然不見蹤跡,連同蘇邁長期抬著的“趨吉避兇”招牌也一并消失了,房間空空如也,就好像從來就是蘇邁一人一般。
蘇邁定了定神,心里一陣納悶,老頭子從來不會一個人出去的,自從十年前收留他之后,二人從沒分開過,今天早上怎么突然就不見人了呢?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游|
新晃|
汽车|
德昌县|
陆河县|
鄂托克前旗|
合作市|
阜新市|
小金县|
静海县|
哈尔滨市|
叶城县|
砀山县|
宝丰县|
翁源县|
汽车|
西丰县|
桐乡市|
南宁市|
潞西市|
称多县|
温泉县|
昭通市|
军事|
新巴尔虎左旗|
电白县|
咸丰县|
虞城县|
德化县|
湟源县|
三穗县|
涟源市|
忻州市|
丹寨县|
临澧县|
云林县|
临沭县|
石景山区|
梓潼县|
房产|
临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