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極為機密,后續參與之人,基本無有幸理,未參與之人,尚有一線生機。 而這無名氏,既然已被公推諫言獻計,定是百無之一的幸免道理了。 須知,若不被納諫,正是觸怒龍顏煩悶之時,不得善終。 若被納諫,則也定是茍活一時,待它日墓成之時,將是這主要策劃之人大限之日。 而今之計,唯有先冒死諫言獻計,背時,則立有殺頭之禍,順時,尚能茍延殘喘三五之刻,后續之事,且看天命,隨機應變,再作定奪。 于是這無名氏焚香禱告,沐浴更衣,前往君王曹丕寢殿,通稟過后,覲見魏文帝曹丕。 他本是宮內中常侍之職,本就于宮中方便行走,而非那些屬臣、外官們覲見天子之難。是以,無名氏不露被軟禁之怯,恭謹而不失昂然之姿,拜見文帝。 話說那魏文帝曹丕深知己身時日無多,既分神一概國之大事,更為選墓之事費盡心思,卻不得虞,正自苦悶。 見是中常侍來稱有要事啟奏,便召見于他。 行完叩拜之禮,這無名氏直言道,近日皇帝為天下蒼生諸事辛勞,心系黎民百姓福祉,殫精竭慮,實乃天下萬民之幸。 為盡犬馬之心,微臣定該為吾皇分憂,對于那升仙得道、駕鶴西游之地選取,微臣有一拙見,不知當講否? 那曹丕皇帝正為此事煩悶,不想逢雨有人送來傘具,路滑有人捧來水靴,頓有久旱逢甘雨之感,忙立即準予其諫言。 于是,這無名氏道,微臣以為,吾皇之墓址,不需思量,理應選在那玉柱峰最佳,其余墓址,皆不如此地占優。 曹丕聞言,立時有些激動,言道,爾等亦知,朕正有此意,但此地形勢、格局,爾等也不是未察,豈可逆行、犯險筑墓,此為大不吉也。 若強行在此筑墓,莫言我身后之事,想那后世子孫,千秋萬代之功業,受此墓兇煞犯忌所擾,該如何延續? 說著,便怒氣上涌,似是覺得這奴才如此聰慧,對此術更是專長,通曉此理,卻言之鑿鑿,莫不是來消遣于我?不由得無名火起。 這無名氏一揖到地,言稱吾皇息怒,且聽微臣道來。 隨即便將那思忖多日的三條謀劃之第一條,向魏文帝曹丕娓娓道來,直說得曹丕聳然動容,心花怒放,一掃往日陰霾,大贊這無名氏的睿智與博學,且想國事,解君憂,其忠君之心由此可見一斑。 曹龍軒用他半文言文半白話文的講話方式,給眾人翻譯到這,說題上只是簡短介紹了這件進諫的事情,并未詳細說明這選址在玉柱峰的墓葬的具體詳情。 而是交代關于這個墓葬的所有詳盡信息,在那長方平臺上邊,那一堆竹簡、典籍里面就有關于這個曹丕墓情況的詳細介紹。 于是曹龍軒就暫時放下這石壁上的古文字記載,急切地幾步走到那個石平臺前,仔細查看。 雖然這無名氏的生平有很大的線索價值,但對于要找祖上墳墓的曹龍軒來說,那詳細記錄曹丕墓情況的竹簡、典籍,比那石壁上無名氏對自己的歌功頌德要重要太多了。 但是令他沮喪的是,這石平臺上,蝙蝠屎和腐爛的竹簡、典籍粉塵已經融為了一體,根本沒有任何可供研讀的東西存在,哪怕是只言片語的殘片都沒有。 只有一堆塵封的歷史,被封成塵土。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