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六章 吾為東道主(六)-《劍來》
第(1/3)頁
從光陰長河中走出,青同定睛一看,疑惑道:“怎么沒有直接返回鎮妖樓?是寶瓶洲這邊還有山神要見?”
陳平安搖頭道:“我也不曾來過此地,只是有人臨時起意,讓我算是幫忙待客一番,來這邊為某人送客。”
青同愈發疑惑不解,誰能夠對你指手畫腳?
遙見不遠處有一處波光粼粼,一片樓閣掩映在綠樹蔭中,依稀聽到樓上數聲悠揚清磬。
陳平安說道:“我們去前邊守株待兔。”
走近了,是一處規模頗大的祠廟,榜額汾河神祠,門前有兩株古槐,門外是一口大池塘,楊柳依依,繞水而栽,門外有幾匹青驄馬系在柳蔭中,又有一輛繡幃馬車,停在廟墻角根,應該是有錢人家的內眷,年老車夫穿著厚重棉袍,攏手在袖,迷迷糊糊,正打著盹兒。
青同跟著陳平安步入祠廟,由于是大年三十,自然香火一般,暫時未見來此敬香的善男信女身影,唯見大殿外的廊道中,有幾個道童裝束的孩子,蹲下底下丟擲銅錢玩耍,見著了陳平安他們,也只是抬頭一瞥,并不出聲招呼。
兩側有月洞門,要想去祠廟后殿游覽,是必經之地,陳平安站在大殿門檻外片刻,便走向月洞那邊,未見人影,先聽一陣環佩聲響,清脆悅耳,迎面走出兩個花枝招展的女子,一婦人,挽朝云髻,斜著兩個翠翹,身穿一件素雅的紡綢大衫,身邊跟著一位妙齡少女,約莫是那位婦人的貼身婢女,藕白衫系蔥綠裙,一雙略舊的繡花鞋。
還有個老嫗,穿件竹葉對襟道袍,手執玉如意,多半是這座汾河神祠住持庶務的廟祝。
陳平安立即挪步讓出道路。
為首婦人目不斜視,徑直走去了,妙齡少女與那香客男子擦肩而過時,卻忍不住用眼角余光打量了一番,此人頭別玉簪,青衫長褂布鞋,瞧著倒是干凈清爽,三十歲的年齡,就是與書上說的那種“顧盼不凡,豐神澄澈”,差得有點遠了,算不得一位出色人物,不出意外的話,是個縣城里邊的貧寒士子,尚無功名在身,便來這兒燒香祈愿,好求個金榜題名?
青同忍不住輕聲問道:“我們是在等誰?”
走出月洞門的這三位,顯然都只是肉眼凡胎的尋常人。
陳平安以心聲說道:“陸沉。”
青同臉色微變。
實在是不想與那位白玉京三掌教有任何牽連。
只是就目前形勢看來,想要不與陸沉碰頭都難了。
寶瓶洲夢粱國內,距離汾河神祠并不遠。
一個行走在山野小徑的年輕道士,頭戴一頂蓮花冠,手中有幾本不告自取的地方縣志,抬頭看了眼如飛鳥掠過的一條渡船。
道法有深淺,眼力有高低,地上的道士看得見對方,渡船卻未能發現下邊的年輕道士。
年輕道士輕身舉形,蜻蜓點水,一路飄蕩遠游,有那“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之感。
這年輕道士稍作停步,再次抖了抖袖子,好似有千絲萬縷的絲線,或遠或近,紅塵萬丈,此線名為“因果”,伸出雙指,輕輕一扯其中絲線,遠處似有回響,動靜很小,幾乎可以完全忽略不計,只是這位頭戴蓮花冠的道士,道法足夠高,舉目遠眺,看中一人,便循著一份冥冥中自有天意的淡薄道緣,來到這夢粱國境內,最終在一處山野村落的村口處,瞧見一個孤零零的孩子,年輕道士湊上前去,停步后,一個彎腰,一個抬頭,雙方對視片刻,孩子羞赧,低下頭去。
之前走了一趟豫章郡采伐院,與林正誠道別過后,沒有直接返回青冥天下,反正白玉京有余師兄坐鎮,出不了紕漏,如今天外天鎮壓化外天魔一事,又有師尊親自收尾,要不是文廟催得急,陸沉真想在這浩然天下多待幾年。方才御風遨游飛升天幕之際,陸沉突然道心微動,尋其根本,原來是在這夢粱國地界,似有一人一事,幾乎同時觸動心弦,便改變主意,先去了一趟附近的云霞山,只是這次沒有現身,耕云峰的金丹修士黃鐘侯,很快就會成為云霞山的新任山主了,云霞山如今因禍得福,已經有了一份宗門雛形氣象,萬事俱備,就只欠一玉璞了,舊山主,綠檜峰蔡金簡,黃鐘侯,都是有希望的,百年之內,宗門可期。
男子借酒消愁,若與天祿緣深,成就一個癡情人。
不知道下次與那位深陷情網不得出的黃山主喝酒,又是猴年馬月了。
陸沉低頭看著那個并無修行資質的孩子,開口道:“你倒也不怕生,約莫是貧道生得面善,婦孺瞧見了,難免心生親近的緣故?對了,你會不會說大驪官話,最不濟,能聽懂官話?”
孩子點點頭。夢粱國與青鸞國,雖然都已脫離大驪藩屬身份,但是大驪官話,如今就是一洲雅言,而夢粱國君臣,推行雅言,可謂不遺余力,許多學塾的教書老先生,為此抱怨不已,一大把歲數了,不曾想還要給那些年紀輕輕的縣教諭當學生。
陸沉蹲下身,說道:“貧道看你骨骼清奇,龍吟虎嘯,鳳翥鸞翔,有猛烈丈夫之大氣象。”
孩子一臉茫然。
對牛彈琴了。
陸沉微笑道:“修道之士,就像那山上的茶樹,野者為上,園者次之。”
顯然在陸沉眼中,如園中花木的譜牒修士,是不如那些山澤野修有靈氣的。
陸沉問道:“上過學塾嗎?”
孩子搖搖頭。
陸沉指了指孩子腳邊,地上有些“鬼畫符”,“那這些是跟誰學的。”
孩子老老實實回答道:“上山放牛,石頭上邊都有,會經常看到。”
陸沉笑問道:“你家里還有牛可放?”
孩子說道:“給村里人幫忙。”
陸沉恍然道:“忙活半天,可以蹭頓飯吃?”
孩子赧顏一笑,黝黑的臉龐,消瘦的身材,身上那件縫補厲害的破舊棉襖,靠著蹩腳的針線,才沒有棉絮翻出。
陸沉抬了抬屁股,伸長脖子,望向那座山頭,既無山神,也無崖刻,卻是塊風水寶地,山中有一口清泉,久旱不干,久雨不盈。
曾有個不知姓名的道士,在此修行。
難怪會被蠻荒桃亭一眼相中,又被身在大驪豫章郡內的自己遙遙感知,此山道氣,積淀已久,山中孕育有一條法脈仙緣,即將有那流溢而出的跡象了,故而每一次道氣牽動山根水脈的震動漣漪,宛如一聲心跳。
只是這種被譽為“天地共鳴”的心跳聲,動靜極小,卻間隔極長。只是剛好被那位乘船路過的嫩道人撞見,不然就算是個飛升境,在這兒待上一年半載的,也只會將此山當做一處尋常的道場遺跡。
陸沉小有意外,再掐指一算,嘖嘖稱奇,很不俗氣了,雖說在此地“證道”之人,當時練氣士境界不高,離開山中那處石室洞窟之時,只是個金丹地仙,但是此人沒有師傳,沒有任何仙家機緣,只憑自悟,就修出了一顆澄澈金丹,這種人,在山上被稱之為“天地青睞,無運自悟”,要是福緣再好一點,成就會很夸張的。
不談與凡俗夫子的比例,只說練氣士的數量,修道之人,多如牛毛,登山一途,如鯽過江。
能夠走到山頂的得道之士,來來去去,終究是鳳毛麟角的那么一小撮,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顯風流,又被風吹雨打去。
陸沉嘆了口氣,站起身,朝那山中崖壁間的“洞府”,打了個道門稽首。
因為已經猜出對方的身份了。
只不過陸沉的這個禮數,卻不是因為對方是誰,而是對方做成了什么。
慧劍揮時斬群魔,萬里誅妖電光繞。
依稀可見,當年有中年容貌的道士,名為呂喦,道號純陽。
在此結金丹,于山中留下一部直指金丹的道法劍訣,靜待后世有緣人。
下山時,手攜紫竹杖,腰懸一枚大葫蘆瓢,頭裹逍遙巾,背劍執拂,衣黃衫麻鞋,就此云游四方。
這位不知名道人留下一句讖語,“異日此地當出金仙,他日聞鐘聲響處,乃得聞金煉之訣,煉陽神,完玉煉,結道果。”
在山腳處遇到一位入山的采藥人,問話不答,道人只說四字,“謝天謝地。”
那個孩子見這位年輕道長如此作為,猶豫了一下,也面朝山中,有樣學樣,懵懵懂懂,行了一個大禮。陸沉見此情景,嘆息一聲,“與道有緣,與我亦然,難怪貧道會被你一線牽引至此。”
對待修行一事,山上尋常的仙府門派,看中實打實的修行資質,畢竟萬法無常,福緣一事太過虛無縹緲,難以揣度,但是對久在山巔的大修士而言,卻是重視緣法大過資質。
而眼前這個孩子,就是無修行資質,卻有一份慧根,就像曾經某人的境況,后者本命瓷一碎,等于手中無碗,就接不住東西。
陸沉重新蹲下身,問道:“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答道:“只有個姓,沒有名字。姓葉,樹葉的葉。”
“好姓氏,一葉浮萍歸大海,果然我們仨,都有緣分。”
陸沉笑道:“至于有姓無名一事,有好有壞,不用太過傷心。我認識一個朋友,他那才叫慘,長得那叫一個相貌堂堂,學問才情也好,修行更是厲害。孫道長是雷打不動的天下第五人,此人卻是板上釘釘的墊底第十一人,湊巧次次都不用入榜,跟那雅相姚清是至交好友,他給自己取了一大堆充滿仙氣的道號,比那皚皚洲韋赦只多不少,你猜他的本名是什么?”
孩子搖搖頭。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龙县|
青海省|
织金县|
应城市|
荃湾区|
乌恰县|
毕节市|
新田县|
铁岭市|
凤翔县|
视频|
鸡东县|
武义县|
玉溪市|
衢州市|
儋州市|
通渭县|
慈利县|
连平县|
三原县|
白朗县|
赤城县|
乡宁县|
杭州市|
江油市|
云龙县|
南和县|
乐东|
延长县|
昭通市|
全州县|
盐亭县|
卫辉市|
中山市|
上饶县|
厦门市|
伊春市|
怀安县|
屏山县|
乐陵市|
龙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