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北地風濤險惡,宋(北宋)、金、西夏三方你來我往,大戰連場,都已經打出一場軍事革命的時候,金陵城內外,富麗繁華的景象,卻是尤勝從前了。 這座東南都會本就是一座被絲綢、黃銅、大米、食鹽、茶葉所包圍起來的,富庶到了極處的城市。 金陵本身的絲綢產業就非常發達,城外的土地又極其肥沃,盛產稻米。城市東面還有揚州、蘇州、杭州、秀州、明州、越州這幾個魚米絲綢之鄉。而城市的西面,則是池州、舒州、興國軍、信州、饒州這些產銅鑄錢,同時也盛產魚米布匹的好地方。 而在金陵東北淮南沿海地區,又出產大名鼎鼎的淮鹽。而在金陵城南面的江南山區,又盛產茶葉。至于再向南到底福建、廣東沿海,則是千百年來的海貿重地,同樣能為金陵朝廷帶來滾滾財源。 而跟隨趙桓南來金陵的汴梁、宋州(原應天府)、徐州的官員百姓,特別是這些中原都會的工商業者,現在又將金陵城的繁華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 這座位于大江之畔,吸納了東南富庶之地精華的都會,現在又得到了北方中原的人才、資本和技術,而且還得到了趙桓和他的金陵朝廷的精心治理。在短短的兩三年間,就已經一躍成為這個時代最繁華、最文明、最富裕的所在了。 長江之上,船來船往,秦淮河上,檣櫓如云。青灰色的包磚城墻,沿著長江和秦淮水道逶迤蜿蜒出去,不僅高大堅固,而且依著山水險要修建,絕對算得上易守難攻。 大概是因為如今的金陵太過繁華,每一寸土地看起來都非常的寶貴,以至于定都于此的君王想要利用堅固的城墻,將所有的繁華富庶都牢牢保護起來。所以金陵城的增筑和擴建,從靖康元年開始,一直持續到了靖康三年的秋天,依舊沒有完工。而且增筑工程似乎越搞越大,看起來還將持續多年。 不過失去了開封府、大名府和宋州(老應天府)的金陵朝廷還是吸取了城大難守的教訓,并沒有修建一座大而難守的“大金陵”。 而是在南唐遺留下來的老金陵城北面和東面陸續開工興建了金陵新城、幕府山城、鐘山城、玄武城。如果這四座城堡全部建成,就能形成了金陵五城,城城相連,互相掩護的態勢。 如果強敵來犯,金陵朝廷既可以在兵力充足的情況下,同時守衛五座城堡,也可以在兵力不足的時候,集中兵力守衛其中的一座城堡。 而在靖康三年秋日來臨之時,依著長江、秦淮河和幕府山地勢而建的金陵新城的磚石城墻,差不多已經完工了。 這一圈城墻的總長大約有三十五里,大致上分為四面,其東、南、西三面都拉成了筆直的直線。北面則從秦淮河的西岸開始,沿著長江南岸修建,一直修到幕府山西麓,然后拐彎向南,筆直的修到玄武湖岸邊,再拐彎向西修到秦淮河的西岸,最后再向北修,和金陵新城的北墻連在一起。 這四面城墻的長度相差很大,最長的是北城墻,沿著江岸展開了十三里,城堅地險,固若金湯,是最讓趙桓放心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