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八十五章 西北地形-《明帝國的崛起》


    第(1/3)頁

    六月十一日,保國公朱暉率4萬精銳抵達榆林鎮后,并沒有立即進入三邊地區的戰場。

    三邊地區指的是:甘肅、寧夏、延綏。這被分別是九邊的甘肅鎮、寧夏鎮、榆林鎮。

    但是鑒于明長城根本就攔不住蒙古騎兵。套虜從花馬池南下后,會入侵陜西的州縣。所以,將平涼府下轄的開成縣改為固原州,為三邊總制的治所。

    弘治十年,弘治皇帝啟用名將王越坐鎮西北,重設三邊總制。這個職務的全稱是“總督陜西三邊軍務一員”。總攬四鎮的軍務。這四地的巡撫皆受其節制。

    所以,此時的戰場并不在明長城一帶,戰場最南端是要算上固原鎮所下轄的地區。

    這里要說一下戰場的地形。為何套虜打到固原鎮就不再南下?關中地區不是更富裕嗎?怎么不去搶?

    固原鎮有極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南部是關中四關之一的蕭關。蕭關鑲嵌在六盤山和黃土高原,以蕭關古道連接寧夏府和關中地區。控制固原,就可以和蕭關形成防御縱深。使得北虜根本無法進攻關中。

    所以,戰事到最南的地區就是固原鎮。

    還要再繼續說一下地形。眾所周知,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這是一個“幾”字形的地形。寧夏鎮在這個“幾”字的東面,榆林鎮在西。這個“幾”字下面的“豁口”就是明長城來防御。

    那么,為什么套虜入寇每年都要從寧夏鎮的“花馬池”這個地區進來,然后入侵寧夏鎮所屬的州縣?為什么他們不順著黃河往東打榆林鎮呢?

    實際上在最開始時并不是這樣。成化年間,韃靼各部照樣入侵延綏各地。索羅忽、毛里孩連續數次侵犯榆林,殺擄居民。

    然而,明成化年間的名臣余子俊率領軍民四萬余人,僅用三月就修補和增筑了東起清水營西到花馬池的長城,并在長城內修建了大量的墩臺,徹底堵住了由河套往東南方向入侵延綏、內地的通道。

    所以,弘治年間西北地區的戰事,基本就是一個固定的模式:北虜騎兵擇日突然從花馬池發起進攻,越過長城,往西南方向入侵寧夏鎮和固原鎮所屬的州、縣。

    弘治十四年四月開始的戰爭,一樣是這個套路。

    所以,保國公朱暉大軍在榆林鎮,看似到了邊關,但實際上還是非常安全的。延綏地區在邊境幾十里內有著大量的堡壘,蒙古騎兵根本打不過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阳县| 靖州| 绥宁县| 甘泉县| 天峨县| 罗山县| 清镇市| 垣曲县| 东明县| 廉江市| 江华| 华安县| 剑阁县| 尼勒克县| 揭西县| 岳阳县| 墨脱县| 开原市| 横峰县| 汉阴县| 来安县| 大埔县| 天全县| 桐柏县| 庆城县| 万源市| 白山市| 高雄县| 玛多县| 铁岭市| 新巴尔虎右旗| 远安县| 兖州市| 肇东市| 河东区| 神木县| 滕州市| 邢台县| 济源市| 工布江达县| 德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