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怎么都覺得事事都在我的預料中? 李懷自家知自家事,清楚自己的斤兩,但眼下這虎皮也好、虎威也罷,都得扯起來,否則好不容易構建的氣勢,可就白費了。 注意到劉氏的目光,李懷笑道:“母親,這兩位兄長,可是大有魄力,與諸位叔叔嬸嬸那是籌謀許久,只為今朝!” 他這一開口,眾人臉色更加難看,不少人更是隱隱后退,額頭上滲出冷汗來,偏生不敢出聲,更不敢離去。 見著這情景,李懷大為滿意,隱隱品味到了權力、勢力的妙處,再看那兩位兄弟,規規矩矩、老老實實的站著,臉上驚慌,目有哀求,卻沒有胡亂言語。 “這是被小國公和張坤的人,收拾的妥妥帖帖,安排的明明白白,這等本事,我也是該學習掌握的啊。” 這般想著,他將這兩人和記憶中的面孔做了比對和辨認。 李懷這輩兄弟十人,庶長兄李怏早亡,李懷的嫡親弟弟、老八李惜于前些年在游學時被地方叛賊虜了,最終被斬,而老九李恪外出求學。 眼下這長安還留著七個。 被捆住的這兩個,一個是老五五子李快,一個是老六李憶。 在李懷的印象中,李快此人好逸惡勞,甚至一度淪為自己的跟班,時常耀武揚威,但比起原版李懷當然大有不如。 至于六子李憶,倒有些能耐,少年從軍,雖沒真個上過戰場,但一身功夫不賴,在族中也頗有威勢,然后…… 就落到了眼前這幅境地。 “兩位兄長,既然來了,那就把事情交代一下吧,今日不少人都在此處,正好將事情說個分明。” 在李懷打量這兩位兄弟時,不僅這兩人屏住了呼吸,旁人也是大氣都不敢喘一口,整個屋子里的氣氛,都近似凝固了,他這一開口,旁人無論心思如何,都似是松了口氣。 劉氏便問道:“我兒,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好叫母親和兄長得知,我知曉榮國公的公子歸來,過去敘舊,他這次是立了功勞的,在軍中頗有影響,此番北上殺得胡虜大敗,在軍中樹立了威信,咱們定襄侯府也是軍功起家,如今在軍中的影響卻有些衰退,正該聯絡一下,沒想到,卻正好歪打正著,得他相助,方能這般順利,過幾日,孩兒還要過去致謝。” 劉氏頓時明白了,點頭道:“原來如此,難怪你會請你三叔出面,讓我放你出去,若非如此,這些也不好布置,想來你三叔能來,也在你的謀劃之中吧。”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