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接起,主編就迫不及待的開口:“結果怎么樣?” “我們做了兩次實驗,一次49.2%,一次51.3%,”電話那頭,是m洲研究院的教授,他聲音嚴肅,“這是哪個團隊做出來的壓縮研究,你們有他的聯系方式嗎?” 這一期的期刊內容還沒敲定,主編跟執行編輯從昨天晚上加班到早上,又從早上等到現在,精神奕奕,根本看不出來累。 每次實驗結果因為量的偏差或者各種不可避免因素,都會不同。 但就算是最低的實驗結果49.2%,也比42%高了很多,這在核能上無疑是一個巨大突破。 主編坐倒在椅子上,呼出一口氣:“具體聯系方式我不也不清楚,我已經給對方發了郵件,編寫者要是回了我立馬告訴您。” 那邊的教授掛斷電話。 主編還坐在椅子上,沒有動靜。 執行編輯看著主編一言不發,不由從他的桌子邊繞過來,盯著他看,也急得不行,“現在到底什么情況,驗證的結果到底對不對?!” 聽到執行編輯的聲音,主編怔怔的抬頭,他茫然的“啊”了一聲,回過神來。 “結果沒有太大偏差,這篇文章不需要復審三審,”主編拿著鼠標點開自己的郵箱,一篇一篇的查看自己的收件,看那個人有沒有回信,“你安排一下,我們最近一期的期刊一類級文章,換成這個!” “一類文章?”執行編輯抬頭,朝主編望過去。 sci論文也分等級的。 半個月出一期期刊,論文分成一類、二類跟三類,還有就是普通類別的論文。 除了文章發表后影響因子大小,發表前的潛力估值也很重要。 編輯部眼下每次收到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普通等級,達到二類三類的研究論文只占比10%,至于一類文章,基本上只有那些研究級別的教授能達到,每個月大概也只能在幾百篇論文中選出來一篇。 一類文章是放在封面上,以及各子類期刊報紙同步刊登。 鳳毛麟角。 有時候一個月都找不出來一篇一類文章。 一年也就出不到二十個。 一類文章發表后,其影響因子最小也在9左右。 學術界以sci論文衡量對一個人進行評估,但sci體系也需要一類文章來支撐他的權威性。 “對,一類,物理界已經很少有人去突破能源界限了,”主編看完了所有的新郵件,都沒有看到那個花國人的回復,不由深吸一口氣,“這篇文章,會引起那些研究狂人跟各大實驗室的震動……秦苒……奇怪,我這里搜不到她的任何消息,是物理界新人?” 主編現在滿腦子的疑惑。 他能預想到這篇文章的將會帶來的暴動,但他卻等不及這個花國人的回復了。 “你打封回信,我們寄過去,”主編直接站起來,看向執行編輯,“用最快的方式!” ** 這個時候她還在研究自己的核工程項目,中午的飯是程雋從亭瀾帶過來的,跟南慧瑤等人也只是匆忙的回復研究上的事情,三個人都沒有找她瘋狂騷擾關于江山邑的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