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但是,其格式卻是毫無二致。再一仔細想來,唐詩是念,宋詞則是唱,承自隋唐一脈,倒也說得通。 “楊校書,您可還有何需要,若有,只管開口,咱家可是奉了陛下的旨意,今個,就是守著您?!? “有勞王公公了,要不,嗯,就有勞王公公幫我請個會奏此歌頭的人來如何?不論是琵琶蕭笛還是琴箏皆可。” 楊謙是真沒聽過原裝的古代版《水調(diào)歌》,自然正好借此機會感受一下古代的優(yōu)秀音樂。 “沒問題,愣著干什么,請一位會琵琶的人來,對了,再叫一位歌者同來。” 靜聽著那琵琶聲,還有伶人的低吟淺唱,楊謙思來想去,問出了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 “字數(shù)不變的情況下,可變韻音否?” 那位拿著琵琶的樂師看了眼王公公,這才向楊謙欠身一禮。 “這是自然可以,我大隋,南音北音皆有不同,唱法不一,自然也會聲韻有變?!? “陛下制《水調(diào)歌》單是這始音處,便有江南音韻與關(guān)中音韻之差別?!? 不愧是皇家樂坊的老司機,給出了一個如此完美的答案。 “多謝提點。” 楊謙兩眼一亮,向此人一禮后,雙手用力地緊握成拳,臉上終于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來。 “不敢當……”這位樂師有些懵逼,不太明白何以區(qū)區(qū)變韻這樣的事情,值得這位聞名朝野的大才子如此激動。 楊謙自然不清楚,他又沒干過作詞作曲的活計。 如釋重負的楊謙,向那位樂者示意道?!坝袆诙焕^續(xù),容楊某再仔細靜聽……” 樂音再響,歌聲清越。楊謙業(yè)已經(jīng)開始在記憶里邊搜尋著最能夠一錘定音,冠絕天下的《水調(diào)歌頭》…… (以下字數(shù)免費)感謝書友有愛天地間的打賞,感謝書友們的訂閱和票票支持,晚安,明天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