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清軍的兵力跟之前估計的差不多,在一千人以內,北方的半屏山中部署了一百二十到一百五十人,東邊蓮池潭東岸部署了四百五到六百人,南方的打鼓山方向則有一百五十人到一百八十人,總兵力絕不超過一千人,這跟之前通過俘虜了解的清軍兵力情況一致,因此可以確信為準確的情報。 科林十分興奮的告訴周瑯,說清軍如此部署簡直就是白癡,將兵力分散在他的外圍,讓他可以從容的利用內線優勢,迅速調動軍隊各個擊破,他自豪的向周瑯介紹了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在七年戰爭中如何利用內線優勢,采取強行軍的方式將強大的法國、奧地利、俄國軍隊逐個擊破的案例。 周瑯倒是想起了滿清的老祖宗努爾哈赤當年采用的“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戰術,顯然也是利用內線,集中兵力逐個擊破。但要說清軍犯了多么嚴重的錯誤,那也說不上,因為他們沒有選擇,在不敢進攻左營的情況下,除了包圍,他們還有別的辦法嗎? 不過周瑯并沒有科林那么樂觀,甚至他認為科林失敗的概率高達八成,原因很簡單,科林率領的四百人中,大多數都是不可靠的當地士兵,還沒有完成訓練,這樣的士兵,怎么可能能夠打仗,上了戰場恐怕拖后腿的機會更大一些。科林能夠利用的,無非是他手下的六十個雇傭兵,這就意味著他是在用六十人對抗六百人,而且還是主動攻擊。 正是因為預料科林失敗的幾率更大,所以周瑯才答應支持科林,真實目的極其險惡,是打算借清軍的刀,除掉科林這個威脅。 既然認為科林必敗,那為什么周瑯還要跟著來呢,一來是不讓對方起疑,二來周瑯也是以防萬一,如果科林的進攻順利的話,周瑯不介意給他制造點麻煩,這時候戰場上這只目前只服從于周瑯的南洋連隊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率先逃跑,比如散步失敗謠言,動搖整個軍心。 但如果科林戰敗后,周瑯怎么辦? 他當然是跑了,后路都想好了,手下六十多個南洋雇傭兵,將會保護他逃向港口。謝清高和哈拉爾的船都跑了,可是從漁村里強租的那艘走私船還在,周瑯讓謝清高留下了十個水手,足夠駕駛這條船將周瑯他們安全帶走了。 可以說周瑯把一切都計劃到了,可他萬萬沒想到清軍腐敗的程度,竟然殺不死科林! 他借錯了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