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嘉慶后來打算把京師旗人都搬回東北去,稱之為京旗移墾,東北有足夠的黑土地讓這些旗人耕種,人人做地主都不是問題,可就是沒人去。乾隆中葉,曾計劃遷移京旗三千戶到黑龍江省雙城縣屯墾,磨破了嘴皮子才說動兩千戶,在此后四年中差不多全跑回了北京,開墾的土地被漢人耕占。 而且讓他們移墾,可不是真叫他們種地去的,而是讓他們去做地主的。官府給他們蓋房子、置地,甚至提供牲畜、農具、籽種,替他們雇好長工,但他們往北京逃,說白了就是享福享慣了,享廢了,哪里都不想去,什么都不想干。 打仗,比當地主還不如,指望這些人,恐怕指望不上。 他們之所以一開始踴躍,那是因為一旦出征,有額外的津貼,稱為“行糧”,本來以為能拿補貼,改善一下窘迫的生活,誰知道對方是硬茬子,當真敢殺人啊! 私底下兩兩聚聚,嘀咕幾聲,爺們身子金貴,哪能在這里送了名,反正這里離北京近,就是沒有盤纏,餓會兒肚子也跑回去了,法不責眾,多人意見一致,就瞅準孔子,一猛子跑了。 周瑯大軍過了八里橋,繼續向通州進發,還不知道這些情況,只是按照自己的步驟在有條不紊的行動。 到了通州,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通州四門封閉,這很正常,可是城外原來有的一些營壘中,竟然全都被毀了,這就奇怪了,哪有自己砸毀自己營壘的作戰方式,把所有人都收進城,放棄所有外圍防御,連個呼應都沒有,這統兵的會不會打仗啊? 周瑯覺得,就是三國演義的水平,那也該知道什么品字陣之類的不妨,這用一座孤城御敵,是什么戰法! 可既然對方把自己封死了,那沒什么好說的,直接進攻吧。 通州東邊靠河,周瑯從西方、南方兩個方向攻擊,給對方留下北方潰逃。 主力炮兵對付通州這樣的縣城并不困難,12磅步兵炮有很好的攻堅威力。 只是需要時間。 從早上一直打到下午,才轟開了南邊的城墻,馬大雷帶帥營就是搞攻堅的,他手里是有馬兵的,總計三千,是用高昂的代價,從東印度公司手里買來的印度馬。其實他們在福建繳獲過一批清軍戰馬,發現除了軍官的坐騎之外,普通馬兵的戰馬很瘦弱。這是一件令人奇怪的事情,因為滿清不是宋朝,不缺少養馬的地方。結果通過俘虜的審訊才明白,士兵們都喜歡挑那些瘦弱的馬,因為吃的少,可以剩下馬糧。 馬大雷這三千印度馬組成的馬隊一直就是訓練訓練再訓練,始終沒有用武之地,因為福建的山地不可能給他們提供馳騁的空間,而作為帥營主力,他們也不需要去做哨探之類的工作,就只能訓練了。 裝備上,除了裝備馬槍,主要還是以冷兵器為主,裝備的馬槍和彎刀,都采用的是英國龍騎兵制式,后來荷蘭人認為比不上法國的胸甲騎兵,就又給每人打造了胸甲,胸甲相當厚重,要不是帥營士兵都是按照擲彈兵的標準挑選,還真的扛不起來。 這些普遍一米七左右的大個頭士兵,配上印度大馬,在平均身高一米六的時代,是相當扎眼的。 他們已經多次請纓,這次北伐也確實是他們施展的機會,但周瑯沒給他們機會,現在時機到了,他們將掩護步兵沖擊城墻缺口,以速度占領立足點,然后主力步兵搶奪缺口,之后大軍跟進,奪取通州。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