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自從明朝幾代皇帝北伐之后,出關已經毫無異議,都認為必須徹底滅掉盤踞在漠北的滿清勢力,否則一旦他們恢復元氣,一定會南下爭奪中原。 但滿清跟元順帝不一樣,元順帝是跑到了蒙古,可嘉慶是跑到了伊犁(新疆)。明軍北伐的目的,是為了消滅北元政權,按照這個邏輯,大周出關也應該是出玉門關,去伊犁。 這存在一個巨大的困難,嘉慶走逃伊犁,跟周軍要追擊嘉慶,必經之地都只有一個,那就是河西走廊。據偵查,嘉慶所過之處,帶走了所有的府庫,帶不走的全部焚毀,破壞沿途的驛站,堵塞水井。最后在哈密派駐了軍隊,堵住了河西走廊。 這樣一條河西走廊,不可能供應一只對軍需非常依賴的部隊,大炮過不去,火藥過不去,甚至糧草都過不去,這怎么打仗?在慢慢向前一步一步重建前進基地之前,對伊犁只能望而興嘆。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還要不要出關? 出關是肯定的,周瑯出關的目的,只有蒙古草原那廣袤的領土,和那片領土上蘊含的豐富資源。 出關的基本條件也已經達到,就是那些關口全部控制。就像第一時間拿下山海關一樣,之后在周瑯離開北京之前,居庸關、古北口、張家口這一系列關口也都拿下來了,茍全攻下山西之后,沒有參與川陜作戰,就一直在收復山西北邊那些關口,現在基本上大周已經掌控了明朝時代的疆域,九邊也全都拿在了手里。 但是經過大半年的征戰,雖然大多數只是武裝行軍,戰斗烈度沒有北京之戰那么大,可跨越數省的作戰,對這個時代的軍隊來說,還是太艱難了。拿破侖為什么失敗,從法國打到俄羅斯,長途跋涉恐怕是最大的困難。也只有中國軍隊才有這種動輒橫跨千里的大作戰,但就算中國軍人,也依然感到吃力。 而且蒙古草原太大,如果進入草原深處作戰,不會比這次更輕松,對運輸補給也是一個災難。因此周瑯打算采取低成本的懷柔政策,而不是政府策略。他在北京俘虜了那么多蒙古王公,此時就派上了用場,派他們出關去招降蒙古諸部,成功了當然可惜,要是這些王公趁機跑了,那也沒損失什么。 周瑯一直對抓不抓嘉慶興趣不大,他跟朱元璋的顧慮不同,他毫不擔心嘉慶還能回來復辟,歷史一去不回頭了,一個正在邁進工業化的國家,是不可能重回王朝時代的。除非周瑯把國家弄得天怒人怨,否則中國的發展方向已經改變,不再是基于農業,而要轉向手工業和商業的時代,接著就是大工業和工業革命時代。 在這種情況下,嘉慶就是在關外的根基扎的再厚,能夠帶來四十萬控弦之士也只能在現代軍隊的打擊下成為炮灰,就是成吉思汗復生,也不可能帶領冷兵器軍隊征服這個世界了,何況嘉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