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九十三節 誰是農業文明之王-《大國崛起之東方日不落》


    第(1/3)頁

    印度文明和中國文明,總是被專家學者熱衷于放在一起比較,可到底誰更優秀,并沒有一個準確的結論,中國,和受中國影響的東亞國家,當然堅信中國文明更優秀,可印度人和南亞國家并不認可。

    但誰也說服不了誰,雙方都能拿出大量的證據證明他們的優秀,雙方都發展出了高度發達的手工業,取得了相當輝煌古代科技成就,人口規模也一直居于世界的前兩位。印度人還向中國輸出過文化,而中國卻很難向印度輸出文化。

    周瑯當然是堅信中國文明更有優勢,因為中國文明更穩定,不像印度人那樣,幾千年的歷史上,基本上沒有本土王朝長期存在,而且最離譜的是竟然沒有完成過統一,即便是最強大的孔雀王朝時期,印度最南端的幾個泰米爾國家依然獨立。

    印度是有發達的宗教體系,但核心宗教可能還不是本地產生的,而是由于雅利安人的入侵帶來的。雅利安人帶來的種姓制度中,恐怕當年的印度本地人是作為賤民存在的。猶如蒙古征服了中國之后,主體民族南方漢人是作為最卑賤的族群一樣。中國文化中的各種學派,基本上是獨立發展起來的,諸子百家,極具中國傳統特色,構筑了中國民族的深層精神。

    撇開民族色彩觀念,周瑯客觀認為,印度是一個長于宗教文化,而拙于政治文化的國家,長期分裂得不到統一,說明他們的政治管理水平無法管理龐大的人口,而這些人口還密集的生活在不到中國三分之一的國土上。

    有的學者認為印度為什么一次又一次被異族征服,而中國卻在大多數時間保持了自己的獨立,只有蒙古和滿洲人作為異族統治了整個中國,說是因為中國人的運氣,因為中國國土夠大,有足夠的緩沖,地理更加復雜,更便于防守,不像印度一馬平川,游牧民族跨越昆都拉山口后幾乎一馬平川。

    但這更說明印度人管理能力的不足,他們不但無法管理龐大的人口,連比中國更為簡單的山川地理都無法管理。中國人可以在崇山峻嶺中修建萬里長城,印度人難道就不能封堵一個昆都拉山口?

    另外中國古代王朝的防御,并不完全是靠險峻的山脈,江南的河渠,是阻擋北方騎兵更為有效的武器,而印度的河流比中國更復雜,卻一次一次失守,而中國卻在長江如此寬的范圍內,多次建立了防線阻擋住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攻擊,比如第一次困守江南的東晉王朝,是靠的長江方向和江淮防線,而不是某座高山。第二次困守江南的南宋王朝,靠的同樣是長江和江淮,而印度有恒河和印度河,卻沒有保住自己的國家。這從山川地理上來說明,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足以說明全部問題。

    另外周瑯認定,印度人沒有管理長江、黃河這樣大江大河的綜合能力,或許有局部的水利工程,可以把井修的如同宮殿,但在治河這樣的超級工程面前,印度人做的遠遠不夠。否則他們的人口就不應該是長期比中國少,而應該在絕大多數時間里,遠超中國。因為印度平原的耕地面積實在是比中國多的多,也容易開發的多,21世紀,中國苦苦堅守18億畝的紅線,印度作用24億畝的降水量遠超于中國的耕地,卻同樣無法養活本國民眾。

    這些判斷,讓周瑯認為,即便中國文明跟印度文明相比,并不占優絕對的優勢,但至少在政治管理能力上,遠超印度,所以他選擇從政治層面入手,將中國傳統的農業管理方法,帶入印度。

    這種農業管理能力,在中國如此的普及,幾乎不用費力就能找到一大堆。

    別說那些執政經驗豐富的地方官了,就是廣東一帶的普通地方鄉紳,都能號召鄉民修建水利工程,珠江三角洲修建的河堤圍塘,最后發展出的桑葚魚塘,可不是政府的功勞,那是一個個宗族自己開發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海县| 普宁市| 乌恰县| 平乐县| 兴宁市| 昭平县| 万安县| 抚顺县| 太原市| 西昌市| 偏关县| 日土县| 延寿县| 阿克陶县| 景洪市| 敦化市| 永宁县| 绍兴县| 巴楚县| 奉化市| 水城县| 诏安县| 沙河市| 芦溪县| 湘乡市| 东安县| 札达县| 临湘市| 西华县| 临沧市| 锡林郭勒盟| 昌江| 永登县| 环江| 云龙县| 华阴市| 白水县| 夹江县| 凤翔县| 亚东县| 襄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