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張順年紀不大,但是履歷豐富。 他本是一個農家子弟,當然不是佃農,他家是有十幾畝水田的,雇了一個長工幫工,日子過的雖然不算殷實,但也比較寬裕,家里還能供他去鎮上的私塾讀書。 他是嘉義縣人,還是當地少數的粵籍客人,一直受到當地優勢族群福建漳泉人的欺壓,所以粵籍在當地很團結,經常要跟勢力更強的福建人械斗,讓移民普遍熱衷于練武,張順即讀書,也練武。 后來陳周全在嘉義縣站穩了腳跟,開始對他們這些曾經幫助滿清官府作戰過的粵籍族群進行打擊,他們是第一批被陳周全清洗的土地階層,他的爺爺被殺,兩個哥哥參加保鄉團被打死,只有他一個,被父母硬逼著逃到了鳳山縣。 當時他才十四歲,在親戚的扶持下,一路來到了鳳山縣,可路上親戚也死了,無依無靠的他看到官府招募讀書人,他就去報名了,條件真的很寬裕,只要讀書識字就可以,這點他符合,哪怕年紀小人家還是沒有拒絕。 之后他被分配到了謝清高船上做學徒,學習了天文知識,測繪知識,他很努力,表現的也很優秀,他很快就脫穎而出,十八歲就成為了一艘新下水的老閘船的船長,官府頭銜是把總。幾年之后,占領了福建、廣東的周大帥不斷建造戰列艦,他終于被提拔為戰列艦的艦長了,此時頭銜是千總。 可沒多長時間,他就又被派往英國學習航海,他一開始是抵觸的,因為他覺得他跟謝清高學的很扎實,他也跟船上的荷蘭人學的很扎實,為此他甚至學會了荷蘭話,可是到了英國后,他很快就改觀了態度。 在學校學習理論知識,學習那些戰例,跟其他同學不一樣,大家都覺得海戰的戰法太過粗陋,基本上就是強大硬沖,根本就沒有轉折迂回那些陸戰的兵法來的藝術。這種看法大體是不錯的,英國海軍的操典就是,排成戰列盡量發揮火炮的威力,這種戰術其實脫胎于陸軍的步槍線列戰術。 原因是一百多年前英國發生了國王和議會之間的內戰之后,由于海軍站在國王一邊,最后取勝的是議會,克倫威爾砍了國王的腦袋,然后下令解散了老海軍,派他忠誠的陸軍士兵組建新的海軍。 陸軍將步兵戰術推廣到了海戰中,所以形成了英國如今的線性戰術,很簡單,很實用,就是缺乏靈活。 連英國海軍教官都認為,海戰就是擺開了強攻硬打,然后近身肉搏,是勇敢者的游戲。納爾遜在部署特拉法爾加海戰的時候,給予艦長們在攻擊方式上極大的自主權,只要求他們充分發揮勇猛頑強,積極主動,敢于近戰的精神。手下的艦長們在聽完這個計劃后,極為振奮,異口同聲的說:“它是真新奇、真特殊和真簡單……只要我們抓住他們,就一定會成功!” 當時很多中國留學生就在納爾遜的艦隊中實習,他們真的感受到即便是英國一流名將,指揮藝術也不過如此,想當然認為海戰本身就缺乏奧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