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拿破侖邀請中國代表前來巴黎談判,林第不同意,認為現在法國被英國封鎖,通往歐洲的海路太過危險,他希望雙方能在更安全的地點,選擇更安全的道路進行談判,林第建議雙方不妨在中立國俄國進行談判。 拿破侖則希望放在波蘭,那樣他本人就可以參與,他還希望能跟中國皇帝進行一場個人的會晤,就像他跟俄羅斯沙皇進行的那樣,如果兩個皇帝會面,很多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 但林第表示,中國皇帝對離開皇宮都很少很重,離開都城就會出現問題,離開國家則被視作棄國,存在巨大的政治風險。 拿破侖只能放棄他的個人喜好,但他很不愿意將談判地點放在俄國。 俄國跟拿破侖簽訂《提爾西特條約》后,被迫實行大陸封鎖政策,但俄國一直不情愿,他們跟英國的貿易太緊密,遠遠超過跟歐洲其他國家之間的貿易。俄國80%的鐵,58%的大麻,60%以上的亞麻向英國出口。英國造船工業需要的鐵、木材、大麻、帆布,主要仰賴俄國的出口。俄國同英國的貿易始終保持順差。 現在執行對英封鎖政策,不但大大影響了俄國的稅收,對俄羅斯經濟也產生了嚴重損害。導致咖啡、可可、糖、胡椒等其他日用消費品價格猛漲,因為這些日用消費品的原料均來自海外。 政治利益上,兩國也齟齬不斷,波蘭被瓜分后,俄羅斯堅決反對波蘭復國,拿破侖卻建立了一個波蘭大公國作為提防俄羅斯的前沿陣地;俄羅斯企圖控制德意志的部分領土,結果卻被法國占領;俄羅斯想占領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的愿望被拿破侖拒絕。因此,俄國在加入大陸封鎖僅一年后,即開始違反這一制度,悄悄支持走私行為。 這些都讓拿破侖感到不滿,恨不能派兵攻占俄羅斯,然后派個弟弟去做沙皇。 可中國總領事提出的建議是很合理的,雙方派遣代表去俄羅斯談判,距離上差不多,能夠最快進行談判,最快結束爭端。另外拿破侖也不想西班牙還沒穩定的情況下,就跟俄國開戰,還希望能跟俄國繼續交涉,讓俄國恢復對英國的封鎖。于是他同意雙方在俄國和波蘭邊境的河流上進行談判。 林第迅速發出消息,而且這次他派人專門走俄國,通過西伯利亞來到中國,這是最快速的方式,只要三個月就能抵達中國,而走海路得將近一年。 從中國到俄國的道路是暢通的,而且不會受到英國艦隊的封鎖,道路的通行條件,早就被商人們滋養的比較舒適和順暢了,雖然這條商路距離很長,中國境內有5300公里,俄國境內有8000公里。 每年春茶下來,晉商從閩北販運茶葉,行程5000里運至張家口,然后從張家口運至恰克圖,行程4300里,歷時130天;俄國商人則利用7、8兩月時間,從恰克圖運往莫斯科,兩個月時間必須走出西博園,否則9月份就冰凍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