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中國政府詢問英國愿不愿意做一筆買賣,承銷一筆俄國債券,大概八億兩,用來給中國賠款。 其中中國愿意承銷其中的四億兩,在中國市場上發(fā)售,英國可以承擔剩下的四億兩,在倫敦市場上發(fā)售。 債券由俄國海關關稅進行償還,在還款結束之前,俄國海關由中國和英國共同控制,中國負責控制恰克圖,英國負責控制圣彼得堡。 如果英國政府愿意出面,這真的是一筆好買賣,有海關的關稅作為擔保,還有兩國控制對方的海關,這債券的可靠性值得信賴。 這種債券,別說英國投資者愿意購買,俄國人自己都愿意購買。事實上,因為英國政府良好的信用,英國用來攻擊拿破侖的債券,其中百分之八左右甚至是法國人買的,而買法國自己的債券,他們就沒錢。 英國政府很感興趣,周瑯是通過在莫斯科跟沙皇談判的黃求憂向英國提出的消息,英國人很快也派代表去莫斯科商談,他們要為沙皇發(fā)行債券,也得沙皇同意才行啊。 俄國內部成崩潰狀態(tài),反抗軍當然開始出現,可這些愛國者自發(fā)的反抗,沙皇本人也很害怕,因為這不是受他控制的軍隊,普魯士國王為什么要解散反法的愛國軍隊,道理也在這里啊,不單純是怕拿破侖。 中國大軍持續(xù)進入法國,主力已經到了莫斯科郊外,在俄羅斯的中央大平原上,瘋狂的破壞農奴制,還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改革派貴族的支持,那些跟著沙皇去了歐洲一趟的年輕貴族軍官們,在軍隊中也在號召支持改革,這些人認為,相比被占領,落后的俄國文化,更加難以容忍。沙皇則覺得,可能是這些貴族子弟根本不想打仗了,他們失去了一個貴族,一個軍人的榮譽感。 一大群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子弟,開始踴躍支持斯佩蘭斯基的資產階級革命改革,貿易商、生產商,格外支持廢除奴隸制。大量以商業(yè)資本形勢組建起來的私人工廠,他們招募的農奴卻屬于鄉(xiāng)村的村社和地主,沒到農忙季節(jié),這些人就會被召回,大大影響了生產力,工廠只能自己購買自己的農奴,可是成本太高,讓生產始終無法擴大,導致俄國商品價格根本無法跟英國和中國商品較量,他們渴望自由的廉價勞工,而且這些勞工不能受控于地主。 隨著中國軍隊逼近莫斯科,俄國的反對派勢力來了一次狂歡,讓沙皇感到了恐慌,原來俄國的反對派勢力如此龐大,他還以為俄國不是法國,不存在大革命的種子呢。 所以盡快答應中國人的條件,讓中國軍隊撤退,是保住自己權力,重拾舊山河的唯一方法,因此沙皇馬上就答應了英國外交代表的要求,可以讓英國在賠款付清前,暫時接管俄國的海關,但提了一個要求,他要英國幫他籌集一筆額外的資金,用來維護他的統(tǒng)治。 英國人愉快的接受了這種要求,這筆好買賣一定會讓在拿破侖戰(zhàn)爭期間,瘋狂膨脹起來的英國金融資本家們歡欣鼓舞的,因為這筆債券的規(guī)模,可一點都不比拿破侖戰(zhàn)爭小。 他們覺得中國人找他們做這筆生意,大概有兩個意思,一個是為了確保安全,有英國和中國兩國存在,俄國就不敢不還錢,另一個則是中國人可能吃不下這筆巨款,他們落后的債券市場才剛剛起步,遠遠比不上繁榮發(fā)達的倫敦市場。 另外英國政治家也支持這種做法,因為控制俄國海關,是他們多少年來的夢想。俄國也是一個極有希望的市場,當年為了開辟俄國市場,他們可是效仿東印度公司那樣,組建過莫斯科公司的,可惜莫斯科公司受到沙皇政權的壓制,不像東印度公司可以隨心所慾的拿捏印度,因此莫斯科公司始終沒有發(fā)展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