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至于地中海周邊的其他小國,希臘不用看了,國王是一個中國皇子,英國外交官都懶得向這里看一眼。 滿清帝國,這個國家讓英國很無語,完全看不起西方的外交體系,懶得加入任何西方外交體系,跟歐洲國家通商可以,簽條約免談,貿易是大清皇帝的恩賜。 要說這個國家驕傲自大吧,她確實看不起西方,可他對中國似乎有種莫名其妙的畏懼,這個國家的皇帝絕不會跟任何西方使者談論關于對抗中國的問題;要說她膽小懦弱吧,她對打擊奧斯曼帝國卻毫不手軟,也敢跟俄國、英國開戰。 而且這個國家的實力相當不弱,在北高加索地區,英軍跟滿清軍隊有直接的交手,客觀的評價是,滿清軍隊的訓練水平和軍官的指揮能力,跟奧斯曼帝國半斤八兩,但士兵的戰斗意志和軍紀強于奧斯曼軍隊,總體實力比奧斯曼帝國要強,比不上歐洲一流軍隊,但能跟歐洲的二流軍隊抗衡。 加上龐大,且快速增長的人口,英國其實是很愿意拉攏滿清的。只要滿清開口,愿意對抗中國,要錢給錢,要槍給槍,不再話下。 周邊的最后一個國家埃及,阿里還沒死,也沒像歷史上那樣瘋掉。 阿里是一個梟雄,梟雄這個詞很有意思,曹操這樣的宏圖大志的霸主,能被稱作梟雄,董卓這樣的亂世軍閥,也可以被稱作梟雄,朱元璋這樣的強勢皇帝,可以被稱作梟雄,楊堅、王莽等謀權篡位的權臣,也可以被稱作梟雄。 這樣的人物有一些典型的特征,都是能忍別人不能忍的屈辱,能做別人不能做的大事。 可同樣的能忍人之不能忍,還有心性豁達和忍辱負重的區分,還有拿得起放得下的大丈夫和腦袋大了碗大個疤的亡命徒的區別。 比如帶有一股子痞子精神的劉邦,他能忍,即有心胸豁達的一面,也有大不了輸個干凈的亡命徒精神,劉邦被韓信逼封齊王的時候,是真的不生氣。市井出身的劉邦,大概是沾染了江湖習氣和豪俠精神養成的性格。 曹操有心胸寬廣的一面,他能容人,但他多疑,又有小心眼的一面,所以曹操能承受失敗,也能接受別人的批評,但他無法容忍別人的輕視,也許是因為出身官宦家族而形成的自卑和敏感,所以那些當面頂撞,冒死進言的固執文官,他可以容忍,甚至給他們加官進爵,彰顯自己的氣度;但楊修、禰衡這樣的自負清高之徒,耍弄聰明,輕視他的,他無法接受。敏感的人,心思縝密,有文人氣質,加上雄心壯志,讓曹操能寫出華美的詩篇。敏感的人,又疑神疑鬼,所以曹操有頭疼病,都是想法太多的原因。 朱元璋跟曹操相似,但他出身低,沒有曹操那樣受過貴族教育。所以他創業的時候,跟曹操一樣能團結人,能容人,可他缺乏曹操的自信。在創業成功之后,他不愿意分享,帶著小農民式的思想,總覺得別人在惦記自己家的江山,所以那些功臣還是殺了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