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戰場是軍隊的舞臺,是舞臺就會有觀眾。 拿破侖戰爭早期,甚至當戰爭爆發的時候,戰場附近的居民甚至會興致高昂的乘坐馬車感到附近,在山頭上悠閑的鋪上地毯,擺上午餐,邊野餐邊用望遠鏡觀看戰斗的景致。 那時候,歐洲人的觀念還停留在王朝戰爭時期,認為戰爭不過是領主之間爭奪領土的戰爭,這觀點跟中國人以為戰爭是皇帝爭天下的游戲一樣,所以鴉片戰爭時期,才有大量中國百姓追著英國人的軍艦在珠江岸邊跑,看他們跟清軍之間的戰斗。 直到歐洲人發現大炮的火力已經進化到可以波及到觀眾的時候,在被火炮無差別的多次洗禮之后,他們才開始明白,戰爭已經不再是過去的領主游戲了,戰爭中的溫情已經不在,戰爭回歸到了殺戮的本質上。之后別說圍觀戰斗了,聽聞敵軍過來,逃命才是首要。 但戰場這個舞臺外,依然一直有觀眾在圍觀,這些不避危險的觀眾,當然不是普通的民眾,他們都是職業的軍官,各國的駐地武官,或者叫戰地觀察員,西方人就是通過觀摩的方式,始終讓本國的軍事跟上最近發生的戰爭。 中國也向戰場派遣了觀察員,從新羅港就近派往克里米亞半島,駐奧地利武官前往多瑙河戰場觀戰,普魯士武官前往華沙戰場觀戰,當然駐俄的武官,也會在另一面來觀察戰爭,最后寫出他們的實地考察報告,讓自己的國家能夠對這些戰爭中的國家有充足的認識。 這些觀察是有一些風險的,但一般情況下,風險并不大,否則這項制度也不會延續下來,成為歐洲重要的軍事文化現象。 一般情況下,觀察員都位于戰場后方,最多能通過望遠鏡觀察戰斗。 從此也不例外,但所有人都很震驚,戰斗的方式沒有改變,還是以野戰為主,雙方排開步兵陣形,步炮騎兵相互協作,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戰斗方式,讓人震驚的是,雙方的傷亡率。 雙方野戰部隊,按照以前的方式,甚至就是十年前也在流行的線列方式,雙方列陣齊步走到相聚兩三百米的位置,然后開始第一輪射擊,繼續裝填設計,最后到二三十米的時候,發起刺刀沖鋒。 這個經典的步兵戰術,被中國人稱為排隊槍斃戰術,因為中國人從沒有經歷過這個戰術時代,因此認為這個戰術很傻,甚至早年周瑯手下的軍官也認為歐洲人的戰法很傻,但經過各種實踐之后,發現還是這個戰術最有效。 排隊槍斃戰術之所以能流行數百年,并不是某一個天才的設計,而是軍官們通過無數次戰斗慢慢掌握的經驗,而且軍官總結的經驗一定是勝利的經驗,失敗者更容易死于戰場。用優勝劣汰的法則推斷,在漫長的戰爭史上,排隊槍斃戰術因為勝率最高,慢慢占領了戰場。 后世的各種科學家試圖解密,有數學家通過微積分等數學方式研究后發現,這種排隊槍斃戰術,在使用滑膛槍的情況下,可以達到最大程度的火力輸出,這個推導出的數學方程叫做蘭徹斯特方程。 以前因為滑膛槍的精度問題,雖然子彈可以打很遠,甚至能打到四五百米的距離,可超過200米就談不上準確,有人夸張的說,在200米距離瞄準目標射擊,打中的概率跟直接瞄準月球開槍是一樣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