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巴拿馬運河是40年底開始修建的,當初預計工期是10年,誰想到竟然真的用了十年,甚至略微超過了三個月時間,到了1851年春天才完工。 工程建設標準很高,因為修建的時候,英國人已經開始建造萬噸巨輪,施工要求保證萬噸巨輪能夠通行,所以水閘足以容納目前主力噸位在5000噸左右的遠洋商船,也足以容納目前中國最大的8000噸級鐵甲艦的通行。 軍艦通行極為敏感,中國海軍一旦可以通過運河進入墨西哥灣,意味著將在美國人的后院,取得制海權,這讓美國十分擔憂。但運河施工誰也無法阻撓,在中國的強烈推動下,任何破壞行為全都失敗,運河還是成功貫通。 在阻撓中國運河問題上,英國跟美國走的越來越近,剛剛在黑海海峽問題上吃癟的英國,看到巴拿馬運河開通,跟美國協議之后,迅速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擺了中國一道。 英美聯合照會中國,要求建立巴拿馬管理委員會,由巴拿馬利益相關方一起管理這個運河,運河的利益依然屬于全體投資人的,但在行政上,必須接受委員會的管理。 “唉,堂堂大英帝國啊!” 看到英國人的外交攻勢,周瑯不由得嘆息一聲,當真是黔驢技窮了。 因為為了逼迫中國在巴拿馬問題上讓步,英國人真的是費勁了心機,他們對東亞國家也進行拉攏,外交活動都做到日本去了。 東亞的情況很特殊,中國是在周瑯的強權干涉下,引入了工業革命的力量,然后慢慢打造出了一個商業社會和商業文化,但目前依然是一個以農業文化為主體的國家,社會精英的思想依然帶有濃厚的重農特點,基于這些思想民本主義文化依然是統治文化主流,不同于歷史上絕大多數朝代的民本主義,只是高喊的口號,大周是真的能夠惠及民眾的,因為國力和管理能力都遠勝歷朝歷代。 跟歷史上任何時候一樣,由于中國是地區文明中心,一旦在中國確立的任何事務,很容易就在周邊國家傳播和推廣,從西方引入,經過中國消化吸收后,又向外傳播的商業文化,已經帶著濃濃的中國味道了。 比如同樣的大工業主義,在西方是為了增加國家財政,加強國家力量等等說法,到了中國就成了發展工業是因為工業是小民生計來源,吸納了馬爾薩斯人口論思想的中國學者,提出了新的理論,并不把興辦工業看作是商人發家致富的手段,而是上升到國家層面。馬爾薩斯理論認為,人口是幾何級增長的,而技術發展和土地開發帶來的食物增長,則是算數級增長的,如果沒有限制,人口是呈指數速率(即:2,4,8,16,32,64,128等)增長,而食物供應呈線性速率(即:1,2,3,4,5,6,7等)增長。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