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首印數之謎-《完本之王》
第(1/3)頁
岳清言這幾個月一直就宅在家里,間或出門或者去健身房跑步,以平均每天8000字的速度在寫《銀河英雄傳說》,一個月差不多就有一本。到了第二年3月,第一卷《黎明篇》第二卷《野望篇》的實體書終于要出版了。
明前在網上開了一個預定鏈接,希望能統計下到底初版印多少才合適。
以往,出版社發行圖書,通常是所謂的一渠道和二渠道兩條路線。一渠道指的是新華書店、圖書館、各大高校圖書館和書店這種對公的渠道,二渠道則是各種民營書店、書報亭之類的零售渠道。在圖書出版比較緩慢的時候,甚至是提前挺長時間發征訂單來統計數字,來匯總一渠道的數量。再結合出版社對于書的市場的判斷、自己的銷售能力等等,定出二渠道的數字。之后,視情況而定,在這個基礎上加多少,湊個整,那就是首印數了。
對于各大出版社來說,這個數字是很敏感和很關鍵的。印少了,如果覆蓋不到所有能銷售的市場,出現斷貨,那就容易被競爭品種乃至于被盜版書乘虛而入。印多了萬一賣不掉,那就變成可庫存。庫存的書除了送去化紙漿也沒別的用處。
到了現在,由于一渠道已經式微,在三四線城市可能新華書店渠道還健在,但一二線城市基本已經退出市場了。民營書店、書報亭、便利店加上網絡渠道,變成了圖書新生的銷售方式,還有一種就是出版社自己的網店平臺。既然出版公司已經有了品牌意識,那么,圖書也無非是一種特別的品牌商品罷了。譯文的花窗簾系列的新的譯本,GX師范的理想國系列,新星出版社的午夜文庫,中信出版社的湛廬文庫等等,都是這種系列化品牌化的產品線。還有后浪的電影和文化系列,既是專業類型的集合,也是品牌的集合,走的是又一條特別的出版發行之路。而每一套出版發行銷售的系統,都是出版社、出版公司集中了自己的優勢資源,傾注大量的努力打造出來的。
明前公司的出版從去年初開始,分為“花、月、星、云”四個大的系列,最主要的區分方式就是書脊最上方的標記。這個標記同樣出現在封底,疊在明前公司的名稱下方。
“花”系列主要是女性文學,也不僅僅限于小說,同樣包括一些成長勵志類的雞湯。“月”系列則是類型小說、紀實文學等比較剛性的作品。“星”系列是幻想類小說,包括科幻和奇幻。而“云”系列則是各種匯編的集子之類。
之前岳清言的那些短篇,匯總在了驚蟄主編的短篇小說集里,就是屬于“云”系列里。而這次他的《銀河英雄傳說》則是歸入了“星”系列里。
明前公司提前一個多月就將兩本書的預售信息掛在了網上。這就是和同人本、同人畫冊之類的銷售方式有點像了。直接收錢預售,按照直接銷售數字加一點來印刷,這樣出版社的風險降低到了最低。與此同時,這類的銷售也是一種很好的宣傳方式。畢竟出版公司和同人本之類還是不同的。正規出版的圖書有書號,有完備的三審三校流程。當然是把宣傳做得越大越好。尤其是現在實體出版不好混,首印數就尤其顯得重要。如果一本書預售能過萬,那已經注定了能進入過五萬冊的暢銷書的行列。
在明前公司一開始進行預售的時候,所有人都在緊張。包括岳清言自己。自己是個普通的作者,還是個暢銷書作者,說不定就在此一舉了。如果明前之前投入了那么多資源還是沒辦法讓《銀英》暢銷的話,那么,作為一個作者,以后岳清言的每本書都會被更嚴格地挑剔其市場定位、首印數會更少……這個坑,很多作者一輩子都走不出來的。
不過,讓岳清言喜出望外的是,網絡預售,而且僅僅通過明前自有的官網的預售,第一天就破了三千本。有了這種數字墊底,京東、天貓、當當等也迅速跟進,開始全款預售了。截止到正式發行前10天,網上預訂截止。這時候,全款預售數字,幾個平臺的累積總共是六萬七千玖佰二十二套。按照一套兩冊來算,已經有破十萬冊的銷量了。《銀英》取得了毫無疑問的成功。
有這個數字墊底,連行節考慮了一晚上,終于決定一、二卷的首印數都是15萬冊。這個決定,他是要冒很大風險的。雖然按照預售數字來算,這么印也不虧,但也就是勉強不虧。一旦其他渠道,零售賣不掉,那他在印廠那里的壓款就要打水漂了。對明前來說,他們的經營狀況不錯,但也經不起這么折騰。不過,其他人都比他有信心。在中國的圖書市場,一本書能賣出五萬冊,那基本上十萬二十萬的數字都擋不住。市場其實是稀缺好作品的,國內市場的馬太效應非常嚴重。
連行節在糾結的時候,岳清言在莫爾笙和阿躍的陪同下在印廠等著連行節最后的決定。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亳州市|
青川县|
佛教|
南皮县|
莱芜市|
康马县|
赤城县|
南和县|
茶陵县|
定州市|
克什克腾旗|
德令哈市|
北安市|
汝阳县|
丹寨县|
武川县|
浮山县|
河北区|
延庆县|
高雄县|
山阴县|
桐庐县|
连山|
图木舒克市|
肃南|
曲麻莱县|
洛川县|
林芝县|
师宗县|
奉节县|
新宁县|
涿鹿县|
石渠县|
铁力市|
惠州市|
故城县|
西宁市|
庄河市|
梁河县|
沁源县|
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