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4章 秦趙爭雄-《大秦命運》

    中國的鐵礦比銅礦豐富的多,為何古代卻先進入青銅時代?

    因為在古代煉銅比煉鐵容易得多。

    最早,人們只是把發現的自然銅(紅銅)當成石器使用,只是覺得這塊石頭有光澤,比較漂亮。后來,在人們用自然銅打造“石器”時,發現銅有石器無法相比的延展性。人們可以將自然銅打造成各種形狀,比石頭好用多了。

    再后來,人們發現用火加工一下銅,更容易將它打造成型。而且,加熱溫度高的話,還能燒成水,倒入模具鑄造成型。要知道,我國古代燒制陶器時,溫度已經能達到900-1000℃。慢慢的,人們不僅用自然銅,還用孔雀石和赤銅礦煉銅。也是因此,我國先進入了青銅器時代。

    鐵就不一樣了,特別容易氧化,而且,熔點還高--1537℃。這需要提高鼓風和熔爐技術。無法將鐵礦石融化重鑄,就只能塊煉鐵然后鍛造。但是,低溫(1000℃)塊煉鐵出來的成品成海綿體,雜質多,質軟,只能鍛,不能鑄。經過反復敲打和加熱后,才形成“碳鋼”一類金屬制品。總之,工序麻煩,產量低,不實用。

    當然,也有用鐵隕石直接鍛造出鐵器的,這屬于特例。

    秦國咸陽宮大殿。

    秦王嬴政完全控制了大秦帝國的軍政大權!他的目光轉向了東方!

    ?“六國稱我大秦性如豺狼,孤便是大秦的狼王。哈哈哈!天地為爐,造化為工。陰陽為碳,萬物為銅。”

    偉大的、光明的、睿智的、英明神武、不可復制的秦王嬴政豪情萬狀,“六國之中,韓國最弱,寡人想想吞并韓國,然后除掉魏國,最后啃掉趙國這個硬骨頭。眾愛卿,意下如何?”

    “大王,恐怕趙國、魏國不會坐視大秦吞并韓國,再說韓國雖然弱小,但是狗急了容易跳墻,何況韓國主動放棄了很多貧瘠城池,囤積重兵防守新鄭、南陽兩座大城,韓國弓弩僅次于大秦,急切之下,恐怕很難攻陷韓國。三晉同出一脈、唇齒相依,一定會派出援兵。到時候,外有援兵,內有堅城,秦軍就危險了。”蒙毅提醒秦國不要忽視三晉的聯合。

    “這么說,寡人還是要先削弱趙國和魏國,等到他們自顧不暇的時候,才能一舉攻滅韓國?”秦王嬴政也想明白了。

    “的確如此,以秦國的強大,諸侯好比是郡縣之君,我所擔心的就是諸侯‘合縱’,他們聯合起來出其不意,這就是晉國權臣智伯、春秋霸主吳王夫差、戰國東帝齊湣王之所以滅亡的原因。希望大王不要愛惜財物,用它們去賄賂各國的權臣,以擾亂他們的謀略,這樣不過損失三十萬金,而諸侯則可以盡數消滅了。”呂不韋死后,尉繚就回到秦國,頻繁向秦王嬴政獻計獻策。

    一番話正好說到秦王嬴政最擔心的問題上,秦王嬴政覺得此人不一般,正是自己千方百計尋求的人,于是對尉繚言聽計從。不僅如此,為了顯示恩寵,秦王嬴政還讓尉繚享受同自己一樣的衣服飲食,每次見到他,總是表現得很謙卑。

    尉繚懂得面相占卜,在被秦王賞識之初曾經認定秦王的面相剛烈,有求于人時可以虛心誠懇,一但被冒犯時卻會變得極之殘暴,對敵人也毫不手軟。尉繚認為這樣的秦王欠缺照顧天下百姓的仁德之心,多次嘗試逃離秦王為他安排的住處。

    所以尉繚雖然被秦王嬴政封為國尉,但是一直沒有什么實權。

    在過去,無論是呂不韋的人或宗室大臣擔任國尉時,都和統軍將領有深厚淵源,很容易發生嫪毐似的謀反事件。但秦王如今任用與秦國各方勢力毫無關系的尉繚此人擔任帥職就不會有此顧忌,畢竟尉繚在秦國毫無根基。這樣秦王贏政就可以牢牢的掌握全國的軍政大權,將國尉變成秦王最稱職的幕僚!

    ????“高,實在是高!不動聲色間,一舉嚴掌全國的軍權,秦王嬴政果然是高人!”蒙毅心中暗暗欽佩!

    “既然如此,寡人決定派遣王翦進攻趙國重鎮閼與。”秦王嬴政立刻作出了決定。

    戰國時期的閼與,隸屬上黨郡,初期為韓地,后屬趙國,今山西和順縣,是秦國向東進攻趙國國都邯鄲的屏障。其實48年前,秦國和趙國就因為上黨郡大打一場,就在閼與這個戰略要地,秦國還輸過一場戰爭。公元前270年,秦國攻趙,包圍了趙國的重鎮閼與(今山西和順)。趙將趙奢率軍救援、出奇計,終于打贏了一場原本無法取勝的戰爭。結局:秦國十萬大軍,死傷過半,趙國完勝。

    但因為北方強趙的存在,使秦國對兼并韓、魏兩國有所顧忌,遂尋機打擊趙國。

    公元前273年,秦國攻取趙國3座城池后,趙國派公子趙部去秦國做人質,并與秦國簽訂以焦、魏、牛狐等地交換3城的協議。后來秦國又反悔。四十六年,秦昭襄王以趙國不履行協義為由,派中更胡陽率大軍攻趙閼與。趙惠文王急召名將廉頗、樂乘等,詢問是否可救。兩人均認為閼與距邯鄲甚遠,道路崎嶇險阻,難以救援。唯趙奢認為,兩軍相逢勇者勝。于是,趙惠文王命趙奢率軍救援閼與。閼與之戰中,秦軍在圍困閼與的同時,已經作了防止趙軍出兵救援的準備。他們發兵一支,向東直插武安(今河北武安縣西南),以成犄角之勢,牽制趙軍行動。趙奢偵知秦軍這一部署,從邯鄲出發才30里就下令安營扎寨,命令軍中加固營壘,在營區周圍修筑了許多屏障,故意做出毫無進取的姿態。趙奢為隱蔽作戰企圖,傳令軍中:“有敢于談及軍事者,一律斬首”。秦軍一部進屯武安(今河北武安市境內)西面,擊鼓吶喊,欲誘趙軍援救武安,鉗制趙軍。趙奢立斬一名要求救援武安的士兵,不為秦軍所動。駐屯28天之久,繼續增強營壘防御,造成趙軍怯弱,唯保邯鄲假象。秦派間諜潛入趙營探聽虛實,趙奢佯作不知,令屬下讓其任意活動,并放歸秦營,以麻痹秦軍。秦間諜把趙軍情況告于胡陽。胡陽大喜,認為閼與即可攻取,放松了對趙援軍的戒備。趙奢遂率全軍偃旗息鼓,疾馳兩天一夜,趕到距閼與城50里處筑壘設營。秦軍攻閼與不克,突聞趙援兵到來,倉促分兵迎擊。趙奢采納軍士許歷建議,發兵萬人搶占閼與北山高地。秦軍后到,攻山不下。趙奢乘勢,居高臨下,猛擊秦軍。閼與守軍也出城配合。秦軍不支,死傷逃散過半,大敗而歸,閼與之圍遂解。趙奢因功被封為馬服君。

    閼與之戰的過程看上去并不復雜,然而簡練的語言卻包含著一段出奇制勝的戰爭謀略。趙奢將軍本來是要解閼與之圍,卻在僅離開邯鄲30里之處駐軍28日,并修筑工事,作出畏懼秦軍、無心閼與、僅求保住都城的消極姿態;在利用敵方間諜迷惑敵軍的同時,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動率軍躍進至離閼與50里之處駐扎下來。此前為了防止部下對看似有悖常理的行軍安排提出異議、干擾了軍政,趙奢嚴令不得議論軍事,這樣就保證了作戰意圖不被泄漏;而在此時則適時地聽取了部下的建議,迅速占據有利地形。本來秦軍可以以逸待勞,但當趙軍行至閼與五十里之外時,秦軍又希望在趙軍立足未穩之時進攻趙軍;但不期趙軍先到一步并占據有利地形,開始變被動為主動,最終得以戰勝秦軍,閼與之圍也就此解除。這真像一幕情節緊張、出乎意外、并且極富節奏感的短劇。其精妙之處在于,通過超出常規的行動來調動對方,從而打破原來的格局,別開生面,使敵來就我,而我不必就敵。古代軍事家的智慧在此真是表現得淋漓盡致、爐火純青。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如果說秦國統一天下是天下大勢,是一種必然,但必然不代表一切都向著必然的方向。一切有必然也就有偶然,就像閼與之戰一樣,有多少必然,又有多少偶然?”隨軍出征的蒙毅也不禁感慨道,“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畢竟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秦國想要啃掉趙國這塊硬骨頭,恐怕要耗費不少時間!”

    中原地區自古以來都是推崇戰車,一個國家有多少輛戰車代表著這個國家的實力,所以常用千乘之國、萬乘之國來形容這個國家的強大。趙國與林胡、樓煩、東胡、義渠、空同、中山等游牧民族的戰爭中,趙武靈王發現了少數民族騎兵的優勢,趙武靈王決心推行“胡服騎射”讓趙國真正強大起來!雖然滿朝大臣都非常反對,但是趙武靈王頂住壓力、耐心勸導,最終還是成功進行了軍事改革。通過“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使趙國的軍事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趙武靈王北擊匈奴,開疆拓地數千里;向南打敗魏國報了百年恥辱;西渡黃河,攻取了秦國與林胡接壤的榆中地區(今陜西北部與內蒙古交界的河套地區),對秦國造成嚴重的壓迫之勢;向東打敗齊國、燕國。趙國在趙武靈王在位期間發展到了頂峰,成為了與秦國爭霸的超級大國!

    而就因為趙武靈王的貢獻,秦國和趙國爭雄了近百年,也未能啃掉趙國這塊硬骨頭!

主站蜘蛛池模板: 穆棱市| 阳泉市| 永吉县| 丰都县| 霍林郭勒市| 永寿县| 南丹县| 咸阳市| 铜鼓县| 大城县| 康定县| 罗源县| 曲周县| 鹤山市| 晋中市| 调兵山市| 和田市| 沙河市| 治县。| 沙雅县| 治多县| 恭城| 崇明县| 通榆县| 桃园县| 监利县| 垣曲县| 娄烦县| 铁岭县| 邓州市| 英山县| 渑池县| 烟台市| 中超| 都兰县| 韶山市| 伊川县| 宁安市| 德令哈市| 威远县| 界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