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坐等時機,才是后金統治層中最普通的思路和看法。 在他們看來,坐等未必就是待死,憑明廷的一貫傳統,朝令夕改是常事,很難有能持之長久的政策和戰略。 或是皇帝改變了心思,或是朝堂上某一派得勢,或是大形勢有了變化,或是官員犯了錯,這些都可能造成朝廷戰略政策的改變。 就說鎮守遼西的熊大臭嘴,起起浮浮幾次了?而從后金起兵叛明,明廷對遼東的戰守又有幾次變化? 皇太極對此卻不是十分贊同,太被動了,等于把命運交給對手。對手利令智昏自然是好,可要精明睿智,豈不是毫無反抗地任由對手收緊絞索? 所以,能發動進攻還是要力爭主動。至少能讓蒙古諸部看到后金還有力量,暗通款曲暫時不管,可也別給明廷太賣力。 羅繡錦也對目前的形勢感到憂慮,明朝在人力和財力上有著巨大的優勢,這是后金不能比的。 后金之所以能崛起,多是因為明朝的積弊重重,不光是軍事上的,還有朝堂上的黨爭紛亂、效率低下。 可明廷突然如大夢初醒般振作革新,一系列的政策和戰略推出,正確得令人發指,生生壓住了后金的勢頭,并逐漸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明朝的皇帝——”羅繡錦欲言又止,這是他分析判斷出的癥結所在。 皇太極淡淡一笑,說道:“明朝的皇帝有明君之相,很有作為,在我面前,說這樣的話又有何妨?其實,我與你的看法也頗為相同?!? 停頓了一下,皇太極繼續說道:“何為明君?知人善任,做到這一點就夠了。三方布置或四方布置的戰略是誰制定的,這不重要?;实勰軌蚪邮懿嵤?,還能籌措出錢財和物資大力支持,我看他就是明君。” 說著,皇太極頗有意味地抿起嘴角,似笑非笑地說道:“只不過,這個明君能持續多久,卻是不好說。” 羅繡錦頜首贊同,說道:“先明后昏,有明有昏,歷史上這樣的皇帝并不鮮見。在下覺得既要重視明帝,又不必怕他?!? 皇太極哈哈一笑,說道:“怕他?一長于深宮婦人之手的少年而已,何怕之有?”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