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魑魅魍魎(一)-《三國之謀伐》
第(1/3)頁
漢孝康皇帝陛下去世的第七日,國喪禮儀正式開始。
在楊彪的帶領(lǐng)下,洛陽百官皆身披素服,按照官員大小品級,立于嘉德門外的廣場上。
與以往大朝議時官員會議論紛紛,來往寒暄不同,今日氣氛極為壓抑,整個廣場上第一批官員就達到數(shù)百人,鴉雀無聲,十分安靜。
一來這次不是朝議,而是國喪,肯定不能大聲喧嘩。二來現(xiàn)在朝廷局勢緊張,洛陽周邊兵災(zāi)不斷,令人心驚膽戰(zhàn)。
諸多官員們肅穆而立,站在百官最前頭的,是三公九卿,大將軍何進稱病不出,不參與喪禮。
隨著贊禮官一聲吶喊,嘉德門慢慢打開,百官緩緩入內(nèi),來到玉堂殿外。
玉堂殿奏起了哀樂,鑼鼓箜篌編鐘奏響,聲音莊嚴肅穆,聞之令人涕泗橫流,黯然心傷。
在贊禮官的指揮下,百官進入殿內(nèi),太后皇后兩位皇子以及其他皇室成員都在靈柩前等待,官員們陸續(xù)進入,按照序列排次站好。
緊接著就是哭,由贊禮官指揮,以太后皇后為首的舉哀成員按禮儀官的指揮,百官高聲哭、踴,哭得那個叫撕心裂肺。
這個情況要持續(xù)七天之久,等到洛陽數(shù)千官員全都哭過之后,就輪到從外地趕來的諸多官員、諸侯等。
然后再持續(xù)七日,最后再停靈七日,足足四七二十八天,接著新皇登基,先皇下葬。
劉辯登基之后,尊母親何皇后為皇太后,由于少帝年少,何太后臨朝稱制。宣布大赦天下,改元為光熹。封九歲的皇弟劉協(xié)為渤海王。封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同錄尚書事。
原本劉辯登基,按道理來說朝堂應(yīng)該算穩(wěn)定下來。再過兩日,就要把先皇下葬,一切都歸為寧靜。
但董太后卻十分不安,在劉辯登基后,就召見了張讓。
“張讓,朕待你不薄吧?!?
劉宏平日住在南宮,而董太后住在北宮的永樂宮,因此被稱為永樂太后。
張讓為常侍之首,董太后就在永樂宮召見了他。
“太皇太后說得哪里的話。”
張讓匍匐于地上,恭敬地道:“往日太皇太后對待奴婢等人,恩重如山,奴婢等人亦是愿以死報效?!?
董太后跪坐在席上,面容冷厲道:“以死報效就免了,今日找你來,是有事相商?!?
“太皇太后請說?!?
“哼,何進之妹,不過是屠夫之家,始初我抬舉她,讓她能夠進宮來。今日她孩兒即皇帝位,內(nèi)外臣僚,皆其心腹;威權(quán)太重,對朕甚是無禮,我將如何?”
“這......”
聽到這句話,張讓心里忽然一動,想起了陳暮之前說過,政治的核心,就是平衡之道。
現(xiàn)在何家日益猖狂,外有大將軍何進,內(nèi)有何太后,董太后地位看似高,實際上不過是被人高高架起,一無權(quán)力,二無威望,根本無法與何家抗衡。
如今董太后不甘心就這樣在與何家的權(quán)力斗爭中失敗,要找自己出主意,看來陳子歸果然料事如神,早就想到了這一點。
張讓稍稍思索,便說道:“如今何家所倚仗者,不過是大將軍手握兵權(quán),權(quán)威過重。太皇太后可臨朝,垂簾聽政;封皇子協(xié)為王;加國舅董重大官,掌握軍權(quán);重用臣等:大事可圖矣。”
董太后大喜,可片刻后,又道:“只是那何進為大將軍,天下兵馬都歸了他管,便是董重再加封,頂多不過是驃騎大將軍,手中兵權(quán)依舊不多,如何抗衡?”
張讓想起了昨日王鈞的話,他隱隱記得,王鈞曾經(jīng)跟他說過,那董卓手里握有不少的兵權(quán),于是建言道:“太皇太后聽說過董卓嗎?”
“自然知道?!?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水县|
鹤庆县|
鹰潭市|
云浮市|
龙游县|
航空|
新野县|
乃东县|
东乌|
诏安县|
昭觉县|
买车|
云梦县|
广宁县|
芷江|
乌拉特中旗|
独山县|
独山县|
油尖旺区|
额尔古纳市|
顺昌县|
金堂县|
德昌县|
宜良县|
龙门县|
内乡县|
遵化市|
河东区|
松潘县|
横峰县|
鄂伦春自治旗|
北宁市|
梅河口市|
海阳市|
涞源县|
珲春市|
繁峙县|
清新县|
宁武县|
余庆县|
尚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