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豈有此理。” 董卓回了軍營,召來李儒閻忠,勃然大怒,在營帳內走來走去,大聲喝道:“袁隗老匹夫,竟然如此無視我,有朝一日,我要將誅殺他滿門!” 李儒剛進來就看到他在發脾氣,不解問道:“明公,發生了何事。” 董卓便把事情經過說了一遍,末了又道:“那袁隗面對我的示好,甚至連提都不提,直接回絕,顯然是沒有把我放在眼里。” 閻忠覺得奇怪,思思思索道:“不應該呀,文優兄此計,可謂打在袁家命脈上,袁隗會坐視袁紹出事不理嗎?即便要把袁紹拋出來做棄子,那袁家的清譽怎么辦?” 兩漢時期的宗族觀念影響有多大?直到兩千多年后,都快接近21世紀,還曾經發生過兩村的宗族因為祖上遺留的矛盾,而引發的數千人大規模械斗。 后世都說毛子是戰斗民族,跟五千多年的華夏文明比起來,差得遠。 不說千百年來的無數戰爭史,光二十一世紀,和平年代一次村里械斗,都比毛子打架來得兇悍得多。 有多兇悍? 炸彈、土槍、土炮、地雷應有盡有,后來光有關部門繳獲的炸藥,就是數以千公斤來計。 可見論起戰斗民族的歷史,毛子連給我們擦鞋的資格都沒有。 宗族以血緣為紐帶,以家庭單位為核心。 這些家族成員各司其職,各行其事。一切的主要義務,就是保證家族利益為主。 一些強悍的家族,甚至還能掌控國家權力,連皇帝都要受到他們的威脅。比如獻帝時期的曹家,后來的司馬家等等。 因此后來流行的所謂逐出家族,當什么豪門棄子,最強棄少啥的,在當時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情況。 即便袁紹早年得罪趙忠,袁隗被趙忠警告,他都沒有被逐出袁家。甚至在袁術倒臺的時候,要去投奔袁紹,袁紹也是愿意接納他的。 一切種種,可見此時家族紐帶有多牢固。 所以袁隗即便是想放棄袁紹,但袁紹身上已經打上了袁家烙印,一旦袁紹被定性為謀逆,那袁家的名望必然毀于一旦。 以袁隗那老狐貍的算計,怎么可能會讓這種事情發生? “除非。” 李儒看向閻忠。 閻忠緩緩說道:“除非袁隗另有依仗。” “誰?” 董卓瞪大了眼睛。 李儒閻忠二人對視一眼,同時道:“太皇太后。” 目前整個大漢,也就只有太皇太后能給董卓施壓壓力。 為什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