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五十四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三國之謀伐》


    第(2/3)頁

    根據后世出土的棉籽文獻顯示,早在西漢時期,西域長史府,也就是我國的新疆地區就已經種植棉花,只是產量規模不是很大,沒有普及開來。

    但商業就是這樣,需求與供給的關系,永遠都會并列存在。

    早在幾年前,蘇雙和張世平與一些西域大商人合伙,在西域的天山以南地區買下大量的土地,雇傭人手,正式投入生產。

    經過數年運作,已經小有規模。

    但從西域長史府生產棉花,運到洛陽來,再送入加工廠,紡織廠,一系列操作下來,成本海了天。

    可也沒辦法,一來古代運輸業不發達,全靠馬車運送,道路也不是很通暢,從西域跑一趟洛陽,得花三四個月。

    二來自古至今,漢人都以和為貴,從來不干什么強迫勞動的事,雇傭的西域工人都是明碼標價,真金白銀地發工錢,不僅是正常的雇傭關系,而且在采摘棉花的時候,也以個人采摘的數量為基礎發獎金。

    簡單來說,就是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就連與他們合作的西域商人,都夸贊張世平和蘇雙做事公平地道,以至于也有不少西域權貴商人愿意與他們合作,共同為西域經濟建設添磚加瓦。

    再加上沿途各路軍閥都得打點,哪怕一次性運輸量非常大,可也架不住層層盤剝,各路軍頭都要來分一杯羹,一路上下打點,讓一件小小的棉衣,能接近一件絲綢衣的成本。

    唯一的好消息就是現在的西域可謂地廣人稀,生態并沒有被破壞,一片青山綠水,植被森茂,又處于暖溫帶,在培育棉花與種植棉花上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大規模生產棉花的時候,產量還是很不錯。

    只是當地各民族關系比較復雜,以漢人、羌人、匈奴人、烏孫人、塞人、月氏人為主。青州商業集團在這里做生意人生地不熟,吃了不少虧,為了和各族打好關系,也是下了大量本錢,花了數年時間,拉了很多西域貴族入伙,這才逐漸穩定。

    如今洛陽到秦嶺一線其實還控制在青州軍手里,最大的難題就是產出的棉花要怎么送過來,為此他們也只能花錢買通韓遂馬騰李傕郭汜這些軍閥,在他們的幫助下才能送去洛陽。

    可正因為運輸成本大,導致后世原本十分廉價的棉花,在漢代卻極為昂貴。

    要知道,東漢物價一件普通的粗布麻衣只要200-500錢。能夠上2000錢的衣服叫做錦衣,也就是絲綢制作的衣服。

    更貴的就只有綾、羅、帛、絹、皮毛衣這樣更加精致的原材料制作的衣服,售價基本在三千到一萬之間。

    毛皮衣更是上不封頂,像陳暮的那件名貴的白狐裘,就有土豪愿意花百萬錢都不一定買得到。

    所以現在青州百姓能穿得起棉衣,蓋得上棉被,其實是拿海鹽得到的利潤在補貼。

    不過也不是白送,想要得到補貼名額,就得出工干活,服徭役,到處修路、興建水利設施,算是另類的一種以工代賑。

    這么做的結果就是現在青州的基礎設施還是相當不錯,道路交通發達,十分便捷,運兵速度很快。

    除了棉衣正在普及以外,磚廠和水泥廠也在不斷修建。

    這兩樣東西看似很現代化,實際上磚廠在西周就有,長城的磚幾千年都屹立不倒,河北甚至還有三千多年前出土的磚窯遺址。

    水泥則是古羅馬時期發明出來的東西,原材料是石灰石,化學院早就研究出來了合適的比例。而恰巧臨淄就有大型露天石灰礦,在后世為山東湖田石灰石礦。

    有了磚和水泥,就能修建道路以及更加堅固的房子。

    可惜缺乏鋼材,鐵礦產出的鐵都要用來打造成武器,不然青州現在就敢修條高速公路出來。

    不過其實現在即便是修條高速公路也沒有意義,畢竟公路的用處是給汽車跑,而現在只有馬車沒有汽車。

    馬車的重量比汽車輕很多,所以只需要普通的水泥下方鋪設碎石頭的道路,就能做到平整地讓馬車行駛,這樣足夠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族自治县| 仁化县| 汉沽区| 杂多县| 宜丰县| 喜德县| 镶黄旗| 洪江市| 改则县| 丽水市| 康平县| 桐城市| 宜丰县| 自贡市| 甘泉县| 宁安市| 新安县| 原阳县| 辽阳市| 宝坻区| 天峻县| 彭州市| 南岸区| 郴州市| 东辽县| 龙川县| 桦川县| 元阳县| 德江县| 上饶县| 财经| 巫溪县| 章丘市| 石林| 和政县| 拜泉县| 南川市| 永济市| 兴宁市| 正定县| 周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