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六十五章 奇襲箕山-《三國之謀伐》


    第(2/3)頁

    運糧車隊猝不及防,完全沒有想到曹軍居然會在這個時候進行攻擊。

    不過唯一的好消息是這次領兵運糧的將領數陶謙從泰山之中招攬過來的泰山賊孫觀。

    孫觀與臧霸是同鄉舊識,原本臧霸在青州站穩腳跟之后,是打算邀請他與來青州,不過卻為陳暮阻止。

    陳暮讓孫觀接受了陶謙的招攬,至于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當初陳暮路過泰山的時候,孫觀劫掠過他,與陳暮有仇,恐被青州二號人物所害,不敢投青州。

    然而實際上當初孫觀上來就被王朗打跑了,根本就沒有威脅到陳暮的安全,雙方自然沒有太大的仇怨,而且孫觀也愿意加入軍情司。

    那么孫觀之所以出現在陶謙軍中,原因自然也值得深思。

    只不過現在至少目前還是在陶謙麾下,又不是在跟青州打仗,孫觀要想爬到更高的位置,就得下死力,所以現在面對這種情況,自然不會想著逃跑,一邊招呼士卒向他聚攏過來,一邊命令弓箭手作好準備。

    在孫觀的指揮下,很快諸多士兵圍繞著車隊,最前頭的三百多徐州兵勇和曹純前軍兩千多人展開了拼死戰斗。

    上百的徐州兵在車頭附近列成一個防御圓陣,其后則是一列列弓箭手;更多的徐州兵在軍官們的招呼下拎著環首刀,嘴里象狼一樣嗥叫著,命令輔兵將馬車與牛車推到了前頭,然后緣著馬車魚貫而上,利用馬車作障礙物殊死一搏。

    這些士兵都是孫觀從泰山上帶出來的精銳親衛,忠誠度極高,在與曹純的前軍接觸之后,馬車前頭的戰場上叱吼聲、呼應聲、兵器格擋聲、慘嚎悶哼聲,幾乎就沒停止過。

    從晌午日中到下午日昳,整整一個多時辰,車隊正面正經受著嚴峻考驗,慘烈的拼殺根本就看不見盡頭。

    車隊尾源源不斷的援軍正在趕來,車頭的廝殺已經到了白熱化,這次運的糧草是曹豹四萬大軍三個月的輜重,對于徐州軍來說至關重要,所以除了一萬多的輔兵與民夫,還有四千戰兵,在孫觀的指揮下,所有的士兵英勇地與曹操的軍隊展開了周旋。

    兵刃交接聲、哀嚎聲、哭喊聲不絕于耳,微風拂過山崗,空氣里好像彌漫著血腥味道,車輛與地面到處都噴濺著雙方士兵的鮮血,好些地方黃褐色的夯土被血徹底浸透了,變成泛黑的殷紅色。

    散落的糧草與染血的兵刃隨處可見,禿尾掉簇的羽箭和折斷的兵器丟了一地。從曹純進攻的北面山崗開始,一直到連綿不絕的運糧車隊隊頭,沿途胡亂堆疊著雙方戰死兵士的尸首,腳踩在地上,血液粘稠得像是能把讓粘住。

    “撤!”

    隨著一聲凄厲的吶喊,徐州兵終于承受不住嚴重的傷亡,孫觀率領著親衛殺出一條血路,帶著殘存的士兵且戰且退,沿著官道緩緩向來時的廩丘撤離。

    他們的傷亡實在太大了,哪怕這批運糧的士兵都是徐州精銳,可經過兩個多時辰,一個下午的廝殺,數量銳減了一半。

    很多人都說,古代戰爭軍隊極低的傷亡率就會崩潰,比例往往在10%-30%左右。

    然而這顯然是一個謬論,實際上冷兵器軍隊之所以容易崩潰,固然有部分是因為承受的傷亡率較低。

    但更多的是“戰場煙霧”的存在和通訊能力的提高跟不上戰場規模的擴大,所以往往1-2萬人規模的戰斗更殘酷,而十萬人以上的戰斗,突破一點就引起戰線的崩潰了。

    簡單來說,就是人數越少,如果遇到一個不錯的將領,越容易在幾千或者一兩萬人的小規模交戰中死戰,這樣的戰爭就會越殘酷,傷亡率也會更大。

    而人數越多,受限于通訊能力,一旦有一支軍隊受挫,那么很容易造成連鎖反應,兵敗如山倒,別的軍隊也會跟著一起崩潰。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昆陽之戰和淝水之戰。

    一顆隕石能砸死幾個人?

    結果因為各種原因,四十二萬大軍,被劉秀帶著三千敢死隊從側翼進攻,直接就變成了全軍大潰敗。

    淝水之戰也是如此,劉牢之五千北府精銳渡河進攻,苻堅前軍后移,這個舉動導致所有人都以為前線戰敗了,中軍與后軍瞬間變得無比混亂,連跟敵人接觸都沒有接觸,直接演變為一場大逃殺。

    孫觀的軍隊一直到50%才瀕臨崩潰,并不是因為這些士兵有多精銳,而是人數少,更方便指揮。再加上一開始前頭有孫觀的精銳親衛頂著,這才能夠支撐到現在。

    跟全軍覆沒,死戰到最后一人的戚家軍和白桿兵肯定不能比。但到達這個程度已經十分了不起,即便數曹操也贊嘆這名將領很不錯。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德镇市| 连州市| 克东县| 双城市| 小金县| 平遥县| 望江县| 台山市| 白水县| 阿荣旗| 缙云县| 汶川县| 迭部县| 凤城市| 乌拉特后旗| 克山县| 昌乐县| 自治县| 灵寿县| 宝山区| 文成县| 射阳县| 大连市| 土默特左旗| 佛教| 时尚| 龙里县| 东莞市| 西峡县| 太仆寺旗| 大邑县| 南靖县| 辛集市| 罗田县| 永和县| 惠水县| 宣化县| 渭南市| 铁岭市| 察隅县| 宝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