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八十章 用老張郃的計擊敗小張郃-《三國之謀伐》


    第(3/3)頁

    二來這些原本就是要被作為稅繳納上去的糧食,現在不僅不需要納給冀州,還能賣錢,百姓當然愿意。所以收購這批糧食,并不會給青州軍造成風評上的問題。

    何況還有甘陵房氏作為臥底,在其中起斡旋與帶頭作用,他們假裝不得已賣了糧食,其他家族也不敢抗拒青州軍,只能也把糧食出售掉。

    等他們一走,張郃就立刻急不可耐地派出收糧官出城收糧。

    可各鄉亭的宗族鄉老、亭長、鄉夫等基礎吏員無奈回報,青州軍已經把今年要繳納的糧食收走了,百姓只有撐到來年夏收的糧食,沒有余糧再繳納稅收。

    聽到這個消息,張郃勃然大怒,命令士兵強行征糧。

    兩縣之地能產多少糧食?

    清河國七縣之地,人口約七十余萬,甘陵作為治所,與貝丘二城加起來人口達二十多萬。

    要養育那么多人口,兩縣每年的產糧最少要在四百萬石以上。

    而實際生活中,產糧要遠遠高于這個數字。

    因為甘陵城貝丘城就是后世的臨清市一帶,周圍全是平原,耕地面積在八十萬畝以上,一季度產糧約二百四十萬石,一年下來,總產糧能夠達到五百萬石。

    百姓平時耕種,繳納了稅收,再扣除下一次收獲前的口糧之后,還是有一些額外的余糧,這些糧食一般會拿來出售,以補貼家用。

    問題是今年關東大旱,不僅兗州豫州遭災,冀州也出現干旱糧食減產,百姓沒有了余糧,原本要繳稅的糧食也被青州軍買走了,現在僅存的糧食,就只剩下活到明年夏收時候的口糧。

    要是口糧被奪走,現在冬小麥耕種下去,百姓就活不到第二年夏收的時候。

    因此這個命令下達之后,百姓怨聲載道,就連城外諸多大家族也是頗有微詞,數次找到張郃,要求他停止這個命令。

    畢竟甘陵貝丘二縣二十多個豪強世家,他們擁有的人口奴仆田地,就是接近二縣總人口與總田地的大半,張郃強征糧食,首當其沖的就是這些人,自己的利益受損,豪強世家們自然是不愿的。

    但事關自己大軍安危,張郃自然也顧不得許多,派出征糧官強行下鄉收糧。各地鄉亭的鄉老、亭長無奈,在被刀逼迫的情況下,只能領著張郃的士兵去收糧食。

    當然。

    想要一夜之間收那么多糧食是不可能的事情,甘陵城內不過三萬兵馬,張郃也僅僅只是派出了數千人出城,因此第一天只征得兩三萬石,這大部分還是從世家豪強們手中收來的,百姓十分抗拒,征糧進展并不快。

    但每天能收個兩萬石左右糧食就不錯了,按照這么發展下去,一個月內,很快就能征到四五十萬石糧草,夠大軍半年用度。只要能守住甘陵城,城外的百姓死活就另當別論。

    然而隨著時間發酵,張郃很快就注意到,不僅百姓抗拒征糧,連那些世家豪強大族,也在故意拖延進度,不愿意把糧食交上去。

    這也很好理解,青州軍是拿錢買,百姓和世家自然愿意。而張郃是強征,性質肯定不同。

    沒有人會愿意把糧食白交出去,何況這還是賴以為生的存糧。

    因此一旬之后,張郃不過收了十萬石左右糧草,約能多撐一月。等到再想繼續征收的時候,他發現甘陵城周邊數十里內的百姓都已經遷移走,就只能往外圍的鄉亭繼續征糧。

    可此時消息早已經傳出去,甘陵貝丘二縣周圍十多萬自耕農百姓非常恐慌,在青州軍的推動下,開始往東往北遷移。

    而那些大家族雖有大量存糧,可他們也有近十萬隱戶奴仆蓄養,今年旱災,地主家也沒有余糧,在張郃的高壓拷問下,一邊交糧免災,一邊舉家搬遷逃走,到十月的時候,甘陵貝丘二城周邊,只剩下數十萬畝土地,有十多萬百姓逃走了。

    這些百姓都被暫時安置在廣川、東武城、繹幕縣、修縣、鬲津等地,也就是后世山東德州市附近。百姓遷移走,張郃就沒有就糧的地方,不僅嚴重打擊了冀州的實力,還能提升劉備的風評,可謂一石三鳥。

    張郃不甘心倒是想把所有軍隊派出去追趕百姓,繼續征收糧草,可青州軍復返,大軍壓境,逼得張郃不得不繼續窩在城中受冤枉氣,野外作戰,他可沒底氣和青州一戰。

    要知道一開始青州進犯的時候,他也不是沒有和青州軍打過,然而物理學院研發了大量戰爭工具,弓弩、武器、鎧甲、裝備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初一接觸,萬張弓弩鋪設的箭矢如雨點一樣落,遠點就弓箭狂射,近點就弩箭招呼,而且還是連發的連弩,打得張郃潰不成軍。

    除此之外,青州也有騎兵存在,以至于野外硬碰硬,在沒有完全到絕境之前,張郃確實沒有勇氣與青州決戰。

    不過張郃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獲,這段時間征收糧草,得了十多萬石,又能多堅持兩月。

    這樣加上之前的存糧,差不多還能固守三個月。

    只是百姓被遷移走,張郃已經徹底失去了糧草來源,而且也失去了清河國人心,后路被斷,他也必須想一些出路才行。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口市| 绥化市| 波密县| 新源县| 大渡口区| 通海县| 区。| 烟台市| 濮阳县| 泽普县| 岚皋县| 澄江县| 筠连县| 博湖县| 龙山县| 石景山区| 江城| 墨竹工卡县| 肥乡县| 揭东县| 五寨县| 济阳县| 荆州市| 丹巴县| 湖北省| 敦化市| 湘阴县| 邵阳市| 饶平县| 灵石县| 集贤县| 盐池县| 丽江市| 常德市| 南岸区| 凌海市| 昆明市| 印江| 和硕县| 大邑县| 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