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欠我三條命-《三國之謀伐》
第(1/3)頁
張郃被張飛與太史慈追著一路向西,西面是一條大河,兩側丘陵起伏,水何澹澹,洪波涌起。
此時他的身邊還有數千人,聚攏在河邊,追兵離他們約有三四里。
“此是甚么河?”
張郃四下掃視,焦急詢問。
當下就有親衛不斷吶喊,把話傳出去。
過了片刻就有知道此地的人回應,被帶過來回話道:“將軍,此為白溝。”
張郃不時回頭張望追兵,汗如雨下,問道:“可否泅渡?”
那人道:“此河水流頗大,不能泅渡。”
白溝河,就是后世的衛河,一條看起來不是很大的小河流。
但現在卻波濤洶涌,河面寬度約有二十多丈,水流湍急,遠不是后世那條水流不多,甚至經常斷流的小河。
這是因為早期的衛河發源于太行山脈,流經河內郡與魏郡,水流量比較大。像曹魏時期,就曾經由曹操下令開鑿為運河,專門運送糧草。
到隋朝的時候,衛河就已經是大運河的一部分,被稱為永濟渠,到了明代,則被稱為衛漕,一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水流量才逐漸變小,到今天我們能看見的衛河。
所以此時的白溝,是一條體量相當大的河流。雖然不如黃河,但也屬于大型河流,哪怕是冬季枯水季節,想要直接從河上趟過去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有橋否?”
張郃遠遠看到敵人追兵迫近,已經不足二里。
“北去二里有一座橋。”
“往北。”
“將軍下令,往北!”
一聲令下,數千殘兵慌忙往北奔逃。
又跑了二里地,終于看到了遠處一處相對較窄的河道上橫著一道木橋。
眾人來到橋邊,就看橋邊還立著一個大木牌,上面赫然寫著三個大字——“平漳河”。
張郃凝神看去,思索了片刻,頓時只覺得背心發涼。
漳河在鄴城,離此地三百多里。
后世漳河改道,與經過通渠后的衛河交匯,變成了漳衛河。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琼海市|
东山县|
苏州市|
肃南|
武夷山市|
公安县|
乌恰县|
汾阳市|
竹溪县|
四平市|
萍乡市|
沾化县|
巢湖市|
湖口县|
洞口县|
桂平市|
射洪县|
宜川县|
琼中|
禄劝|
金山区|
双鸭山市|
莲花县|
柏乡县|
商南县|
宁远县|
汤原县|
秀山|
沐川县|
天门市|
临漳县|
南川市|
商河县|
富阳市|
刚察县|
麦盖提县|
麻江县|
贵溪市|
白朗县|
蒙城县|
贵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