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逼走公孫瓚-《三國之謀伐》
第(3/3)頁
對內打壓豪強,扶持小農經濟,對外精簡軍隊,發展產業,以海鹽為根基,商業繁榮,農業發達,教育業蓬勃發展,倉庫錢幣和糧食堆積如山,糧價低得全國各地商人來買糧外售。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青州的軍隊不多,不需要花費重金去養那么多軍隊,且能夠保證自給自足,同時利用公孫瓚一同來牽制袁紹,自己偷偷摸摸發展的基礎上。
如果現在全面開戰,劉備咬咬牙,斷掉每年給洛陽朝廷的稅款,斷掉每年給青州百姓的農業、糧食、鹽價的補貼,斷掉每年給泰山學宮的教育經費,斷掉全青州高額的官員工資,那么短時間內拉起二十多萬大軍,與袁紹一決高下,絕對有這個實力。
因此簡單來說,劉備其實一直在扮豬吃老虎,一直在借力打力,對外偽裝成軍隊數量不多,對內則是穩定局勢。利用公孫瓚牽制袁紹,二人為了保證消滅對方,都在軍隊競賽,劉備則表面維持著少量常備軍,暗地里搞經濟。
葛亭之戰后,袁紹被消滅了不少兵馬,但如今兵力一直在增加。公孫瓚也被迎頭痛擊,白馬義從全軍覆沒,自己的騎兵死傷慘重,可他卻不能減少兵力,只能不斷地從幽州征兵,從北面胡人那雇傭兵馬。
如此一來,不管是袁紹還是公孫瓚,在整體實力上,都屬于停滯不前的狀態。經濟、政治、商業、農業,頂多維持一個秩序沒有崩潰,若說各自地盤情況有多好,那顯然是想多了些。
至于這一系列戰略和操作出自誰的手筆,就不用多說了吧。
包括葛亭之戰,就是他一手安排。
為了讓青州這些年可以安穩發展,積蓄力量,一舉將袁紹和公孫瓚擊敗,陳暮也算是煞費苦心,寧愿接受一場葛亭之戰的失敗,也要造就今日的局面,便是為了完成日后吞并北方的大戰略!
田豐聽了他的話,沉思了許久,最終點點頭:“不錯,急的確實是袁紹和公孫瓚,他們的內部壓力極大,每年用于軍隊上的開支不菲,必然都希望速戰速決。”
“所以我們真沒必要太急。”
陳暮說道:“我們利用公孫瓚一同牽制袁紹,逼得袁紹沒法發展,公孫瓚的北地本就貧瘠,如今坐擁六萬兵馬已是極限,再擴軍必然內亂不止,他們二人都急,繼續消耗下去,我們才是占優勢的一方,難道不是嗎?”
“嗯。”
田豐沉吟片刻,問道:“那依子歸之見,莫非是打算繼續對峙,繼續消耗?”
“非也。”
陳暮搖搖頭:“已經對峙兩年了,再繼續下去,何時是個頭。所以我想了一計,雖然在大戰略上不如你那斷鹽之計來得效果明顯,卻可以逼迫公孫瓚離開冀州。”
“逼公孫瓚離開?”
田豐一頭霧水:“把他逼走對我們有何好處?”
陳暮神秘一笑:“把公孫瓚逼走之后,袁紹壓力驟減,到那個時候,也將是他自己做出一些錯誤決定的時候。”
嗯,逆風戰神,如果變成順風呢?
冀州埋下的那么多釘子,他們是該發揮他們的作用了。
田豐被陳暮的話弄得一頭霧水,袁紹能做出什么錯誤決定?
公孫瓚被逼走,他怕是高興死,到時候對于他來說,就有兩個策略。
一是繼續北上,消滅公孫瓚,穩固后方,再圖南下。
二是立即對劉備動手,剪除后患。
后者肯定是個弱智行為,袁紹不可能選,畢竟公孫瓚隨時有可能卷土重來偷他屁股。
那么袁紹一定會選擇前者。
公孫瓚和劉備目前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由于劉備的軍隊都是步卒,機動性較差,且利用的是黃河中下游的大量河流湖泊進行防守,其中一部分都是水軍,陸軍只有五萬左右。
到時候袁紹只需要安排十萬人防備洛陽和青州,利用城池防守即可,主力北上解決公孫瓚,徹底清除后患。
等穩定幽州之后,再南下與劉備一決雌雄,這才是正確做法,難道袁紹還會犯什么蠢不成?
帶著這樣的疑惑,田豐問陳暮道:“那子歸是打算用何計逼公孫瓚離開?”
陳暮淡淡地道:“撤走鄃縣靈縣繹幕的兵,全面龜縮平原!”
田豐的眉頭瞬間皺起來了。
這計。
挺惡心人的。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化县|
柳江县|
温泉县|
扎赉特旗|
文化|
江阴市|
宝兴县|
藁城市|
商丘市|
日喀则市|
盐城市|
东兴市|
布尔津县|
克山县|
临朐县|
开江县|
莱阳市|
齐河县|
鄱阳县|
扬中市|
阿尔山市|
开原市|
界首市|
廉江市|
墨玉县|
临洮县|
诸暨市|
宁德市|
太和县|
阆中市|
伊通|
绵竹市|
宝清县|
香港|
金塔县|
收藏|
台中市|
和林格尔县|
荃湾区|
任丘市|
鱼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