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大澤鄉之戰-《三國之謀伐》
第(2/3)頁
二人點點頭,表示明白。
當下,彭城曹軍也是馬上響應典韋,大軍啟程,南下進攻紀靈部。
但他們出城還未多久,就又遇到了曹操從下蔡派過來的信使,得知呂布可能會陰襲淮北,眾人都是臉色嚴峻。
因為他們的兵力其實不多,曹仁和夏侯惇部加起來只有一萬,典韋部一萬,而劉勛和紀靈部卻有四萬大軍,拖住他們的腳步已經很不容易,如果再來個呂布,怕是難以應付。
“明公讓我們自行決斷。”
“我覺得還是繼續堅守,若是呂布來攻,恐怕下邳廣陵沛國有失之風險。”
“但放這些人回去,大兄那邊會前功盡棄,且大兄怎么辦?”
“我們還是得從長計議。”
“如何從長計議?再不做決斷,那劉勛紀靈南下,大兄危在旦夕。”
“我相信明公有自己的判斷......”
四個人意見不同。
曹仁夏侯惇想要出兵,陳宮和程昱則認為應該再好好斟酌考慮。
現在淮南淮北戰場幾乎已經是明牌在打。
各方動向、想法、戰略大家都已經清楚,曹操想趁機拿下淮南,擴張自己實力。呂布則想拿下淮北當作一塊棲息地,袁術則是要死守老家,不讓自己被消滅。
曹操已經清楚呂布想做什么,但他又不想放過這次難得的機會,所以一邊請求劉備支援,一邊給四人送信,讓他們自己做判斷。
而曹仁夏侯惇跟陳宮程昱意見不同,是從雙方角度不同出發。
因為用腳指頭想都知道,曹操正猛攻袁術,如果放任劉勛紀靈部回去,那曹操壓力大增,不僅戰略盡失,還有兵敗的危險。
所以他們認為應該第一時間考慮曹操的安全,拖住劉勛紀靈部的人馬再說。
而陳宮程昱則要考慮大范圍的戰略。
那就是一旦呂布攻打淮北成功,那么他們原本計劃是把淮南淮北連成一片,就算消滅了袁術,自己中間被人一刀切開,哪怕成功把袁術消滅,可奪得淮南淮北的戰略也會徹底失敗。
因此在這個問題上,他們二人就得該考慮清楚,如何在既完成拖延劉勛紀靈部的同時,還把呂布擊退,不讓呂布占領淮北。
只是時間不等人,紀靈部已經撤兵一個多時辰,再不追擊的話,人家就跑遠了。
最終經過商議,決定由曹仁率軍西去,往沛國方向,大量撒出斥候,偵查呂布軍動向。夏侯惇領兵南下,追擊紀靈。
做出部署之后,四人分頭行動,一時間整個淮北地區,都陷入了戰爭的狼煙。
符離縣西部約三十里,大澤鄉。
沒錯。
就是陳勝吳廣起義的那個大澤鄉。
此地在古時有大澤,且多密林、丘陵、山地、湖泊,雖無太高山丘,卻林多湖多,高矮低洼地勢多,地形極為復雜。
由于這里是南下過谷陽、向縣,再進入九江郡下蔡縣的必經之路,因此劉勛只能從這里經過。
然而誰也沒有預料到,冬季十二月,淮北地區忽然下起了小雨。
雨水阻攔,地面濕滑,大軍行動極為緩慢。
當然。
這場雨并不奇怪,因為農歷十二月,就是陽歷一月,陽歷一月安徽地區下春雨是很常見的事情。
包括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也是在秋冬季節,路過大澤鄉的時候突發暴雨導致。
所以不能怪劉勛倒霉,只能說安徽地區在這個季節下雨很正常。
大軍行動緩慢,還沒經過大澤鄉,就被典韋追到。
崎嶇的道路盡頭,連綿不絕的兵馬涌動,當得知追兵已經不足二十里,劉勛也發了狠,當即下令調轉槍頭,原地等待準備戰斗。
過了約一個時辰,遠處丘陵下,人影森森就已經追至,雙方緩緩靠近,不足二里,于一處澤泊前對峙。
西面是一片沼澤洼地,東面是大片荒廢的田土,北面是丘陵,南面官道兩側有大片森林,遠處還有一些村莊,房屋,早已經破敗不堪。
官道就位于中央,眾人在原本是田野,現在已經成為一片荒蕪野地的平原上對望,小雨淅淅瀝瀝,雖然不大,但依舊給敵我雙方都造成極大的困擾。
冬季青州軍穿的是棉衣,棉衣被打濕后,穿起來會很不舒服。
而且天氣本來就冷,下小雨就更加濕冷,兩邊很多戰士都是凍得渾身鐵青,瑟瑟發抖。
眼見雨沒有停的跡象,而且敵人似乎也沒打算撤退,劉勛眼珠子一轉,命令大半部隊躲入不遠處的森林中避雨,剩余部隊則在外圍警戒。
他們將原本的行軍帳篷綁在樹木之間,形成躲雨的布棚,雨點噼里啪啦打在棚上,劉勛部士兵則在棚下生火取暖。
典韋見到這情形,再看了眼自己這邊將士們的情況,也有樣學樣,干脆找了個樹林開始駐扎。
不是他不想直接下令進攻,而是天氣問題不僅減慢了劉勛部的行軍速度,同樣對他們造成很大麻煩。雨天打仗本來就困難,更何況還是人少打人多,雙方的士氣都不高,很難打一場勝仗。
或許典韋不太明白一些戰術道理,但跟著劉備打了那么久仗,雨天不利于作戰的道理他還是明白。
兩邊相隔數里,干脆原地駐扎,形成了對峙局面。
第二天天色好了許多,到清晨的時候雨就停了,過了晌午,就開起了太陽,雖然太陽不是很濃郁,至少天氣沒有了昨日那么陰冷,很多將士的衣服已經烘干,可以戰斗。
“嗚嗚嗚嗚嗚!”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哞哞哞哞哞哞哞哞!”
號角、鑼鼓、銅鉦嗡嗡作響,雙方是一場典型的遭遇戰。
天氣讓他們不得不臨時休戰,但天氣稍微一好轉,劉勛與典韋之間,就正式開始了戰爭。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白|
垫江县|
仁布县|
正镶白旗|
临城县|
安阳县|
阳江市|
福州市|
乌兰浩特市|
南安市|
沙洋县|
子洲县|
海城市|
普安县|
承德县|
崇明县|
博兴县|
宜宾市|
水富县|
彰化市|
滦平县|
渑池县|
虞城县|
九江县|
南召县|
灌南县|
天峨县|
宝兴县|
河西区|
高雄市|
盈江县|
高碑店市|
临江市|
南京市|
新和县|
区。|
蕉岭县|
桓台县|
涪陵区|
舒城县|
上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