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青冀戰爭-《三國之謀伐》
第(1/3)頁
永漢元年七月,冀州清河國的曠野之上,密密麻麻,無數的士兵浩浩蕩蕩向著東方前進。
恰逢五月麥熟之時,青州軍傾巢而動,四處出擊,不僅攻打清河國與渤海國諸多城鎮,還毀壞冀州軍的糧倉,逼迫他們無法出城收割麥田,將原本應該上繳的新麥全部散諸于百姓。
鄃縣到夏津一帶,雙方的士兵源源不斷地涌入,青州的突然襲擊,甘陵近乎失守,造成了袁紹的強烈反彈。到了八月份,冀州大軍集結,開始向東推進。
劉備騎在馬上,前線的營寨已經拆毀得差不多,遼闊的華北平原,一望無際,遠方森林幽幽,田野早就種上了新的粟苗。
順著回鄃縣的官道上,觸目所及,皆是一片片新長出來的粟苗。農耕時期播種并不是固定的,有宿麥,也有春麥,宿麥就是冬麥,春天收割,春麥自然是夏天收割,然后換上粟,秋天再收割一季。
田豐在劉備的旁邊嘀嘀咕咕道:“我早就說過不能資敵,明公就應該聽我的,將那些麥子收割運往青州去。讓百姓收割了,那最后不還是得被袁紹取走?這怎么能行呢?”
“還有那些不愿意遷移的百姓,強行遷走就是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此江山社稷危急存亡之秋,連朝廷都朝不保夕,還去管那些百姓做什么?”
“要我說呀,明公就是太好這個名聲。名聲又不能當飯吃,還不如得些實惠好處,還能削弱敵人力量,只想著名聲,是會.......”
后面又是一大段啰里啰嗦喋喋不休的話語,話里話外的意思都是劉備不應該把本可以收割的糧草送出去。
雖然沒有當著劉備的面講,但在背后這么嘰嘰歪歪,只要不是個聾子都能聽到,周圍荀彧、沮授等人已經開始翻起了白眼,劉備倒是頗有點唾面自干的意思,樂呵呵地四處看看,權當做沒聽見。
到最后沮授實在受不了了,這才對田豐說道:“元皓,你應該知道明公在冀州百姓心中素有威望,袁紹占據此等豐腴之地,樹恩頗多。如果我們做得太過火,明公在冀州的威望盡失,則以后遇到冀州兵丁,就有可能拼死抵抗,現在明公每到一地,皆有人投降,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我知道你的意思,你又想說你那一套不可竭澤而漁,目光要長遠的理論。但現在已經不是殺雞取卵的問題,而是青州與冀州到了你死我活的關口,能削弱一部分敵人力量,就必須要去做,麥田放著不管,百姓看著不遷,他們依舊會成為袁紹的力量?!?
田豐還是有些不服氣,與沮授進行辯解。
他們在爭吵的事情,還是關于劉備最近的一項軍事命令,那就是攻打敵人縣城和軍事要地可以,但要對百姓秋毫無犯,不能隨意收割百姓過冬的糧食,也不能四處劫掠,一切以當以人為本,愿意遷移去青州的百姓就帶著一起走,不愿意的也不強求。
這倒是符合劉備的性格,因為“以人為本”這句話,就是他說出來的。但田豐卻覺得這并不符合他們的軍事目的,這樣一來,既不能達到削弱敵人的目的,也不能達到震懾袁軍的意圖,讓這次進攻騷擾變得虎頭蛇尾。
不過荀彧和沮授卻不認為這樣做不好,他們是戰略人才,看問題看得更加長遠。他們覺得劉備在冀州本身就有很大聲望,如果持續宣傳“仁義”,則冀州百姓以及冀州士兵都會對他保持敬仰。
如此一來,戰斗的時候,冀州士兵都不會拼死作戰,因為他們知道投降的話,劉備一定不會殺死他們,這樣就能削弱敵人士兵的意志。
而且最重要的是,將來有一天,等到平定了冀州,以劉備的威望,將會很快把冀州全境拿下,不會出現什么叛亂的問題,所以二人都認可劉備的做事方式。
這就是用戰略眼光看問題以及戰術眼光看問題的區別。
實際上曹操攻冀州的做法就是典型的戰術策略,他在攻打鄴城的時候,就是像田豐說的那樣,收割城外所有的糧食,大量遷移百姓,甚至到最后城破之時,屠殺了整個鄴城,侵犯了袁氏大部分女眷。
這么做的好處很明顯,那就是震懾敵人,鄴城破之后,袁譚袁尚都沒有覆滅,鄴城一破,冀州兵馬十分懼怕,看到曹軍就望風而逃,袁譚也沒有抵抗多久就敗亡了。
但壞處也多,鄴城被屠,造成海內震蕩,冀州各地軍民無不自守以圖自保,讓后續又產生了很多麻煩,可謂是后患無窮。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田县|
治多县|
历史|
永兴县|
大英县|
揭东县|
淮滨县|
绥化市|
石林|
巫溪县|
特克斯县|
景宁|
黔西|
师宗县|
嘉善县|
沅江市|
阿鲁科尔沁旗|
扎兰屯市|
蒙城县|
东方市|
宁武县|
安庆市|
彭泽县|
康定县|
定边县|
平武县|
勐海县|
西充县|
郧西县|
鄱阳县|
邹城市|
电白县|
新兴县|
嘉荫县|
抚松县|
安吉县|
安义县|
丰城市|
唐河县|
吉林省|
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