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朝廷的對策-《三國之謀伐》
第(2/3)頁
曹操撫須沉思片刻,點點頭道:“來人,去召志才、仲德、公臺前來議事。”
這件事情終究是件大事,他必須要聽聽所有謀士的意見。
......
......
孫策的主力其實已經全部撤出了豫州,抵達了九江,目前正在壽春準備船只,打算渡江東去。
不管曹操同不同意,他都已經決定接受陸議的建議,離開豫州這個是非之地。
如果曹操同意最好,大家和平交接,不至于內斗出現刀兵之事。
不同意,他就一路打到丹陽,以武力占據揚州。
陸議說得沒錯,孫氏在江東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外有長江天險,內有周魯陸等豪族相助,得江東便有百年基業。
這對于志在天下的孫策來說,確實是一個首選之地。
反倒是曹操在江東缺少人和,沒有世家豪族的支持,缺失了人和,即便是占領了江東也難以治理。
所以按照陸議周瑜魯肅等人的推測,都認為曹操是同意最好,不同意也得同意。
而就在孫策率領大軍撤出豫州,準備逼迫曹操讓出丹陽郡的時候。
洛陽西宮,陳暮拿到了情報之后,就立即去找劉備。
劉備此時正在西宮里殿的中廳房間中批閱今日內閣送來的文書。
自從內閣徹底取代尚書臺之后,他的工作量就小了很多。
因為以前的尚書臺只有轉呈資格沒有批示資格,必須由錄事尚書的三公方可。
而現在內閣首輔以及多名一等錄事尚書都有批閱權力,小事基本由他們做主,大事才由劉備拿主意。
所以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就自然不會出現在劉備桌案上,無形中少了很多亂七八糟的事情。
聽到陳暮過來,劉備讓王植去迎接。
等陳暮進了西宮內殿的門后,劉備笑著說道:“四弟,怎么了?”
陳暮揚了揚手中的公文說道:“大哥,馬超和孫策反了。”
劉備的臉色頓時沉了下來,皺起眉頭道:“這兩人真不拿自己的父母族人性命當一回事的嗎?”谷糕
馬家二百多口人,孫家也有一百多口,現在全部搬到洛陽,身家性命都在劉備手上。
當初陳暮說的時候,劉備還不信,現在卻是沒想到陳暮再次一語成讖了。
陳暮坐在劉備下手的一張蒲席上,將公文遞給王植示意他呈遞上去,微笑著說道:“馬氏盛于西涼,西涼人民風彪悍,崇尚武力,忠君思想觀念淡薄,想獨立做軍閥,也是理所當然。”
劉備來了興趣,問道:“四弟向來主張透過細節觀察本質,看來對于此事早已經分析過了,不妨說說為何馬騰在洛陽,馬超還是想要造反?”
“原因很簡單。”
陳暮笑著說道:“馬騰是想擁兵自固。”
“擁兵自固?”
“不錯。”
“當年始皇派屠睢領五十萬大軍征討百越,屠睢中伏身亡,趙佗任囂接任,一統嶺南。后來天下大亂,二人割據一方,自立一國,馬騰韓遂孫策等人,也是這么想的。”
“就憑他們也想自立一國?”
劉備大怒。
現在可不是當年春秋戰國時期諸侯林立的時代。
秦朝破六國之后,已經初步形成了統一格局。又經過大漢四百年奠基,大一統的共識早已經深入人心。
幾百年下來,除了經常嚷嚷燕人張翼德在此的張飛以外,其余七國舊地,已很少如此自稱。
因此在當時的漢人看來,統一是趨勢,搞分裂不可取。
然而陳暮倒是知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談秦朝統一之前,單說統一之后,也是分多合少。
除了四百年大漢以外,三國分裂了百多年,晉朝短暫統一,沒多久就五胡亂華,衣冠南渡。
然后是南北朝數百年,唐朝看似大一統,但也就前期統一,安史之亂后各地節度使紛紛割據自立,中央朝廷政令一紙空文。
五代十國和兩宋就不用多說,就沒統一過。一直到元明清,才出現三個大一統王朝,不再有長時間的割據。
所以一旦中央朝廷的軍事實力不足,出現朝廷難以掌控地方,各路軍閥四處割據的局面,那么分裂自然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因而面對劉備的不滿,陳暮倒是沒必要跟著他不滿,只是說道:“大哥也不必為此惱怒,我招馬騰孫堅進京,就是早已經知道他們的想法,有了對策。”
劉備轉怒為喜道:“我就知道四弟早有謀略,快快說來。”
陳暮便說道:“孫策棄了豫州,南下去了江東,這從表面上看是一招好棋。因為它逃脫了曾經與曹操互相不信任的桎梏,雙方就可以從容地聯合在一起,但實際上依舊是中了我的計策。”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象山县|
呈贡县|
宁城县|
土默特左旗|
汝南县|
大田县|
类乌齐县|
衡南县|
砀山县|
新晃|
舒兰市|
清水县|
南京市|
金阳县|
夏津县|
达拉特旗|
青神县|
乐东|
信宜市|
庆城县|
祥云县|
宁德市|
张家界市|
陆川县|
谢通门县|
叶城县|
灵石县|
三河市|
阳泉市|
洪洞县|
泸西县|
卓尼县|
亚东县|
偃师市|
七台河市|
黄骅市|
呼和浩特市|
望都县|
元谋县|
宁阳县|
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