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科技萌芽-《三國之謀伐》
第(3/3)頁
不止要有汽車,還要有火車,輪船,電報以及電線桿。
至少在陳暮死后的一百年之內,大漢電網,大漢重工,大漢水利,大漢通信都要跟上。
國家的發展怎么能按部就班呢?
技術就應該彎道超車。
按照陳暮的規劃,一統天下之后,第一個五年計劃就是解決糧食問題。
土豆、玉米、紅薯等高產作物全面推廣,開始提升人口。
大漢現在人口只有3000-4000萬,非常不利于發展,至少要人口破億,才能開啟統一全球的新計劃。
然后就是第二個五年計劃,發展紡織等輕工業,推動鋼鐵產能,同步重工業。
一步一個腳印,爭取做到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至于對外戰爭?
目前陳暮并沒有這個打算。
因為當前世界,除大漢以外,另外三大帝國其實也挺強的。
羅馬帝國與大漢伯仲之間,安息帝國穩穩的老三,貴霜帝國排名第四,體量都不比大漢小多少。
現在大漢正處于百廢待興的衰敗時期,而羅馬帝國則正處于鼎盛時期,安息帝國雖然也已經衰敗,可若大漢若是西侵,就必須把老三和老四滅掉才能和羅馬帝國碰一碰。
以如今大漢的情況,還沒有遠征的能力。后勤補給就是一個老大難題,貴霜帝國和安息帝國都滅不掉,就更別說經濟軍事不遜色于大漢的羅馬帝國。
所以遠征中亞和歐洲完全沒有這個必要。
多的是無人之地可占領。
比如東歐烏克蘭俄羅斯一帶,還有美洲。
現在這些地方基本都是荒蕪之地,特別是烏克蘭,土壤最是肥沃。
不趁著這個時候宣布占有,還等到什么時候?
雖說那邊現在也有人,但斯拉夫野人怎么能算人呢?
只有讓他們沐浴王化,學習漢人的衣冠禮儀,才能當人嘛。
借口都想好了。
由于俄羅斯人的祖先東斯拉夫人要到公元4-6世紀才能大規模遷居烏克蘭一帶。
蒙古的北面基本就是遠東地區,現在全是一片無人區。
因此這些地方可以說完全沒人。
一千多萬平方公里面積的土地上,勉強能有幾個因紐特人祖先的野人部落和斯拉夫野人部落都算是多,所以主要是對印第安人進行統治。
陳暮沒有盎撒匪幫喜歡割人頭的愛好,因為對于他來說,現在缺的不是發展道路,而是未來人口。
印第安人有愿意接受統治的,便給他們發明一套理論。
即告訴他們,他們之所以出現在美洲大陸,是因為三四千年前從華夏遷移過去的,大家都有共同祖先。
現在他們的同胞過來找他們了,希望他們認祖歸宗,回歸大漢的懷抱。
當然。
要是不愿意回來,那自然是另外一回事情。
要知道印第安人也都不是什么善茬,幾千年前最后一批人類從白令海峽遷移去美洲的時候,就是加拿大的印第安人對他們進行趕盡殺絕,不準他們過來。
因此這一批人被迫留在了俄羅斯東北部西伯利亞地區以及阿拉斯加到格陵蘭北極圈一帶,形成了后世的因紐特人。
大漢花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一路遠洋到南美,一路上比較順風順水,除了選擇的地方都是沿海近灘,沒有過于深入印第安人領土之外。
更重要的是,先進的鋼刀和盔甲弓箭,讓正處于石器時代的印第安人從好勇斗狠變得能歌善舞。
路過加拿大和北美的路途上倒也有很多不開眼的印第安人部落想過來找麻煩。
殺得血流成河之后,麻煩自然也就解決了。
看完了書信。
陳暮揮筆給馬鈞寫了封回信。
讓他著重于哪些部位,進行技術以及方向上的指導。
末了又提醒一句,讓注意安全。
大漢現在缺的就是人才,馬鈞這樣的頂尖發明家堪比國寶,不容有失。
等寫完了給馬鈞的回信,陳暮又想了想,給青州政務司又寫了一封信,讓他們成立大漢皇家科學院。
開辦科學論文刊物,將海外發回來的文獻資料進行發表,比較重要的文獻資料就要封存。
比如船隊航行到了哪里,發現了金銀銅鐵礦,如南美的秘魯、墨西哥就產巨量銀礦,南非產巨量金礦,還有秘魯東南亞產鳥糞礦。
以目前的工業進度和化學研究水平,想制造化肥等陳暮80歲的時候不知道能不能行。
因此想盡快提升生產力,鳥糞這種天然化肥就必須要用到。
將來天文地理,世界大發現,就從青州開始。
到時候無數的船只將會把海外的金銀礦石運往國內,至少兩三百年內,大漢會維持銀本位制度,然后存儲大量黃金作為國家底蘊,最后再順勢發現紙筆。
不過這些都是陳暮兩三百年后的暢想,目前來說,一切都僅限于構思和未雨綢繆階段,科技發展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就在陳暮給學宮和青州那邊寫下不少方向指導性的信件時,他在豐縣府邸外的大門打開。
門外的衛士急匆匆沖進外庭,步入中廳,拱手說道:“丞相,衛尉求見!”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平县|
淮滨县|
贵州省|
托克托县|
兴化市|
滨海县|
萨嘎县|
莱西市|
农安县|
宜春市|
西丰县|
磐安县|
新营市|
来宾市|
新丰县|
万盛区|
名山县|
秦安县|
瑞丽市|
永川市|
叙永县|
台山市|
靖江市|
河北省|
曲松县|
肇庆市|
汪清县|
禄劝|
米泉市|
扶绥县|
宜昌市|
庄河市|
葫芦岛市|
洱源县|
汾西县|
阳江市|
涞源县|
都安|
原阳县|
高雄县|
浦东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