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隨著第一聲機器響動的傳來,魚丸,這個李宇重生前樹城的經典小吃,第一次在這個世界開始了規模化的量產。 廠子被分成了五個車間,標號從一到五,分別用于肉餡攪拌、魚肉處理、魚肉成皮、魚丸包衣(核心車間)以及魚丸的浸泡成型。 廠內一共有七臺大型攪拌機,至于其余流水線之類的東西...李宇并沒有見著。 并不是因為趙靖舍不得花錢,而是因為魚丸作為一個初生產業,并沒有足夠的專業人力以及經驗上馬流水線,因此在魚丸正式成為名小吃之前,這種半手工的作業方式都不會有所改變。 至于工人們的工資...這方面趙靖并沒有展現出一位資本家的面目,而是很大方的給予了四千元+包吃包住的待遇,其中攪拌工的工資高達六千元,并且承諾至少在接下來的三年中,每年工資增長百分十以上。 這種薪資待遇哪怕在李宇重生前的魚丸行業里也不算低了,別看樹城是一個省會城市,四千底薪還包吃住,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的都未必有這待遇。這也給足了許叔夫妻二人面子,畢竟這工廠的三十多人中,大半和他們是沾親帶故的。 至于魚丸的銷售渠道,目前暫定的只有三方:李宇的私房菜館,雷祁連所在的星月大酒店,趙靖手下的酒店產業,以及遠在帝都的秦海顧。 其中后兩者占了大頭。 趙靖手下產業繁多,除了東源總部之外,他在樹城以及周邊縣市都有數家東源的分店,更是有數家四星分布于閩省以及魔都、帝都等地。 秦海顧名下的酒店產業比起趙靖尤要多上幾分。 以當前魚丸廠的產量來看,估計一年的產值都還不夠這二位名下酒店吃的。 在上輩子,樹城大型酒店的魚丸單次進貨量都是以‘噸’為計的,再不濟也是大幾百斤,而這,還不夠那些酒店一周的量。 更不要說那些外銷的魚丸了,每年樹城魚丸的外銷產值,占了整個魚丸業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