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謎題揭曉(上)-《夢回清明上河圖》
第(1/3)頁
張擇端,字正道,山東成武人,生于北宋元豐八年,西元1085年,自幼好學,早年游學汴京(今河南開封),后習繪畫。宋徽宗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賣畫為生。
柳逸玄眼前這位張畫師年已四十一歲,只見他身披一件灰色道袍,頭戴一頂六角額冠,面容清瘦,雙目有神,眉毛濃密,嘴唇微厚,額頭上兩道抬頭紋異常明顯,一臉憂國憂民之相。
張擇端自打罷官回鄉(xiāng)之后,一直以賣畫為生,然而他的作品又多畫些茅屋草舍山野村人,與當時市面上的風俗畫主流不合,因此畫作也少有人問津,故而生活清苦一些也可想而知。今日他出游而歸,聽到寺里的僧人說有位公子前來尋他,便急忙到這后院里查看,聽到閣樓上有人談笑吟詩,便躲在暗處聽了幾句,聽到柳逸玄“古寺風清云裊裊,寒山夜冷月融融”一聯(lián),不禁暗自叫好。
那智空長老喚來張擇端上樓,與柳逸玄介紹道:“柳公子,這位就是寄居在本寺的那位張畫師。”又與張擇端介紹道:“張先生,這位公子是當朝相國柳大人之子,已在寺中等候多時了。”
張擇端一聽來人是相國公子,不禁心里生疑,他早已離開官場多年,與那柳相國也從無來往,不知他家公子要找自己何干,便開口言道:“哦,原來是相國公子,我與相國大人素無來往,不知這位公子尋找在下所為何事?”
柳逸玄見這張擇端并不跟自己客套,開門見山直問此行目的,倒也是個直性子的人,便笑道:“久聞張畫師之名,卻未曾有緣一見,前日在下隨家父告老歸鄉(xiāng),聽聞張畫師隱居本地,特來拜會。”
張擇端聞罷此言,暗自點頭,又笑道:“我一山野閑人,不善仕途經濟,只在這佛堂廟宇里寄人籬下,不值得公子這么大老遠地來拜訪,公子若無別的事,就請回吧。”說罷就要告辭下樓。
那智空長老多少也知道這張擇端的脾性,見他對這相國公子冷言冷語不愿待見,便上前攔道:“張先生,這位公子已在本寺等候了你一天了,且他精通書畫收藏,又善詩文,你應該與他好好聊聊才是啊,快來坐下,來人,給張先生看茶!”
那張擇端又瞟了柳逸玄一眼,見他衣著光鮮,細皮嫩肉,想必也是個紈绔子弟,便又言道:“張某人才疏學淺,位卑言輕,且一向懶散慣了,雖然平日里喜愛寫寫畫畫,其實也是一山野村夫,與這位秀才公子,實在說不上什么話,告辭!”說罷欲轉身離去。
柳逸玄見他要走,便急忙說道:“先生莫要急著告辭,在下還有些問題想請教一下先生。”又問道:“張先生,您可還記得那幅《清明上河圖》?”
張擇端聽到“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不禁心中一顫,慢慢地將身子轉了過來,又將柳逸玄上下打量了一番,開口言道:“這位公子…見過那幅畫?”
柳逸玄笑道:“在下何止是見過,我還知道那幅畫正是出自先生之手!先生胸有驚世之才,手有生花妙筆,在這絹帛上大筆一揮,便將這帝都繁華生動地記錄下來,以晚生之見,那幅畫一旦被世人知曉,必將流傳千秋萬代!”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睢宁县|
个旧市|
榆林市|
麻城市|
湟源县|
河东区|
大渡口区|
滕州市|
土默特左旗|
图们市|
温泉县|
南汇区|
诏安县|
丰镇市|
汝州市|
丹阳市|
苏尼特右旗|
牡丹江市|
富宁县|
海伦市|
辉县市|
长白|
拉孜县|
本溪市|
新泰市|
平潭县|
莒南县|
宝清县|
同江市|
商河县|
汉阴县|
胶州市|
鸡东县|
即墨市|
商洛市|
桦南县|
大名县|
林周县|
绵竹市|
香格里拉县|
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