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以荀況在思想界的地位,如果真的全力反對,趙括確實也不太好辦。 好在這個荀子向來就是以思想開放而著稱,并非魯儒那種原教旨主義者,不然也不可能以一位儒家學者的身份反而教出了李斯和韓非這兩位法家大能,甚至被后世不少孔孟崇拜者斥責為“儒門叛徒”,拒絕讓荀子進入儒家文廟獲得香火祭祀。 所以說,選好合作者還是相當重要的。 隨后,趙括又和荀況一起為新學宮選定了地址。 新學宮靠近漳水,旁邊是一小片丘陵,周圍是一片寬闊的平原和眾多森林,占地面積超過一萬畝地,一眼望不到頭。 這片地方原本屬于王室游獵場的一部分,考慮到小趙王才六歲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和游獵無緣的關系,太后那邊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意見。 然而趙括并沒有想到的是,看上去一切順利的事情竟然還會有波折。 在第二天的廷議上,趙括就主動說起了選址之事。 “太后,關于新學宮的選址臣已經和荀況大祭酒商量完畢,這是新學宮地址所在,還請太后過目。” 趙括說著,拿出一份地圖交了上去。 太后韓姬看了趙括一眼,將注意力放在了地圖之上,半晌之后緩緩點頭,道:“老婦覺得此地不錯。 藺卿,你們內史那邊讓人找個好日子,然后就開工吧。” 藺相如站了起來,道:“喏。 但老臣有一個憂慮,不知當講不當講?” 太后笑道:“藺卿但說無妨。” 藺相如正色道:“從之前武信君交上來的規劃來看,這一次修建學宮所需要花費的人手超過十萬,還有大量的建材、糧食、金錢損耗,如今國庫之中的金錢恐怕不足以支撐如此浩大的工程項目,不知太后可否削減一下預算?” 趙括臉上的笑容頓時凍結。 不是,這都能找事的嗎? 但仔細一想,好像又不算找事。 作為內史,藺相如就相當于后世的戶部尚書,主要負責管人口和國庫這一塊。 由于這個時代的官員職責還沒有那么明晰,工程這一塊屬于后世工部的職能也歸屬藺相如所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