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平原君捋著胡須,緩緩說道:“別看太后剛剛支持了你的學宮預算,但出使這件事情太后似乎有些針對你啊。” 趙括笑道:“其實也還好,至少太后沒有讓我出使秦國。” 平原君臉色有些凝重,道:“出使秦國幾乎是一次不可能有任何結果的任務,太后這個制衡之術用得很是熟練啊。” 按照正常的邏輯思維來說,趙括既然娶了齊國公主,那他去齊國簽訂盟約肯定是把握最大的。 就算不讓趙括去齊國,那也應該考慮讓趙括去秦國,因為秦國人已經被趙括痛打三次,趙括去秦國的威脅程度絕對最高。 但偏偏太后沒有讓趙括去這兩個地方,而是去了之前完全沒有和趙括有過什么交集的楚國。 楚國是眼下排在趙國和秦國之外的第三強國,具體到趙括個人而言,楚國也是這一次趙括出使最難完成任務的國家。 不僅如此,太后還把平原君的弟弟平陽君派去秦國,這趟出使幾乎是還沒開始就已經必定失敗。 反過來看另外一邊,韓徐為去韓國必定成功,廉頗和藺相如一個去的是久不參與戰(zhàn)爭的齊國,另外一個則去的是北方弱國燕國,成功的可能性都是相當大的。 綜合起來就是一句話——太后雖然在學宮一事上支持了趙括和平原君,但同時也利用出使一事的國度安排又打壓了趙括和平原君。 給一顆甜棗再來一巴掌,這就是所謂的帝王制衡之術了。 可以預想到的是,一旦這一次的出使完成之后,太后一定會趁勢再拉韓徐為和藺相如一把,讓他們的聲勢能夠再度漲起,和趙括平原君這邊旗鼓相當。 趙括思緒閃動間,已經是將這一切想的明明白白。 下一刻,一個念頭突然在趙括腦海之中升起。 楚國之前和趙括其實并沒有什么交集,這其實就意味著……趙括露出一個微笑,悠悠的說道:“平原君,你說……我們是不是能嘗試一下,把生意做到楚國那邊去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