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遷都是一件大事,但對于趙括來說,卻又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情。 趙括想了想,道:“既然已經是都城了,那么還叫陶邑,未免有些過于普通。 這樣吧,從今往后,陶邑就改名為——帝京。” 帝王京都,是為——帝京!眾臣在聽到這句話之后,同樣是紛紛表示贊同。 到此,趙國新都城——帝京徹底確立!從今往后,再無陶邑,只有帝京。 在帝京城之中,其實是有一座曾經宋國的王宮,后來這座王宮又被先后改建成為齊王、秦王、魏王、趙王的行宮。 只要派人稍微的布置和修繕一下,趙括就可以入住了。 當然了,一座新的宮殿還是要修建起來的,畢竟堂堂的大漢王朝,如果說沒有一座嶄新的、氣象萬千的宮殿來鎮廠子,那也不像話。 對此,趙括倒是不著急,只是讓財政部部長郭縱先拿出一個預算,然后再讓左丞相龐煖負責監工。 對于這個安排,兩名臣子自然是信心滿滿的接下來。 現在的大漢國說實在的,缺什么都不可能缺錢。 畢竟大漢可是完整的繼承了趙國的所有家業,這就意味著趙國從其他國家之中繳獲的財富現在全部都歸大漢所有了。 想想就知道,趙國本身的財富再加上其他五個國家的財富,這絕對是天文數字一般,別說是建設一座王宮,就是建設十座八座,那也是綽綽有余啊。 對此,趙括特地提出了警告:“建設一座王宮就足夠了,明白嗎? 王宮是大漢將來的臉面,所以有是必須要有的。 但是,歸根結底,我們大漢的發展是為了讓整個華夏族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寡人有一座華麗的宮殿已經足夠,不需要有更多的宮殿了。” 趙括也很清楚,作為開國主君,必須要把這個正確的思想行為給樹立起來。 不然這將來后世子孫要是說:“當年開國先祖都是天天花天酒地,憑什么寡人不行?” 這樣的話,那大漢基本上傳不了幾代就要完蛋了。 得豎起一個榜樣的力量啊!許歷開口問道:“這個具體的搬遷工作,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呢大王?” 許歷跟了趙括很多年,對于趙括的性格是非常了解的。 既然趙括已經提出來這件事情,那就代表著事情肯定是要很快就推進的,這也符合趙括雷厲風行的風格。 趙括贊許的看向許歷,笑道:“你們回去之后都通知一下,給下面的人一些準備時間,就定為——七天吧。 七天之后,從丞相官屬開始,所有部門分成三批,每隔十天一批,全部搬遷完畢。 至于官員們的駐地,陶邑那邊的客棧館舍不是很多嗎? 可以先把那些客棧館舍全部租用下來,給官員們暫時居住。 然后,寡人的新宮殿可以先放一放,把官員們的新宅子建起來再說。” 趙括也知道,你不能想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 邯鄲的房子是很貴的,趙國很多中底層的官員辛辛苦苦半輩子才在邯鄲買房,一下子搬去帝京,總不能連房子都沒有吧? 所以啊,趙括直接先搞一批“官員房”出來,算是給這些官員們的福利,也能夠有效的減少他們對遷都的抵觸心理。 郭縱稍微遲疑了一下,道:“大王,若是這么做的話,建設房子的資金倒不是問題,但帝京城之中恐怕沒有這么多的地方來建房子啊。” 郭縱可是趙括的財政大管家,像陶邑這樣的商業大城這些年當然也是沒少去,對那里是很熟悉的。 陶邑這種城池就好像是后世的北上廣,而且陶邑比起北上廣來還有一個限制,那就是陶邑城是有城墻的,城的面積是固定的。 所以,陶邑城里面說是寸土寸金也不為過,哪里有這么多地方來建這么多的官員房子呢? 要知道這一次遷都,單單是官員都要幾千上萬甚至好幾萬了。 趙括聞言,不由笑了起來:“你啊,就是眼光還不夠看向未來。 城里沒有房子,我們就在城外建嘛!城墻這種東西,早就應該淘汰了!” 歷史上的秦始皇在統一了六國之后,就果斷的突破了思維,把咸陽城建成了華夏歷史上第一座沒有城墻的城市。 現在,趙括就要做這個第一人!城墻這種東西,那是冷兵器時代的產物,那個時候的城墻能夠有效的對抗弓箭和刀劍。 但現在,炸藥都弄出來了,管你多么堅固的城墻,在炸藥面前也就是一個當量問題罷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