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雖然已經搬到帝京,但事實上整個遷都的工作要等到新王宮修建完成之后才能算是徹底的結束。 有人就要問了,那為何趙括不能夠多等兩年,等到萬事俱備了之后再搬遷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統一天下的時間已經近在眼前了。 在趙括的規劃之中,這統一天下就是明年滅掉楚國,然后結束。 如果再等兩年的話,統一天下的慶典就只能在邯鄲城之中進行,這對于趙括來說顯然就不太好。 趙括既然已經取代趙國建立大漢,那么當然是在大漢的新首都帝京城來舉行統一天下的慶典,這樣的話也能夠更加有效的提升新建的大漢國威望,沖淡人們心中對于趙國的記憶。 初來乍到,還是有一大堆的事情和首尾要處理,再加上趙國各地的事務,趙括也是非常的忙碌。 如今的大漢雖然并未統一,但治下的疆域已經達到五百萬平方公里出頭,是華夏族歷史上前無古人的超級帝國。 由于整個漠北如今已經被大漢國控制,如果能夠在接下來把現代華夏的疆域全部征服的話,那么大漢國還能夠輕而易舉的達到一千一百萬平方公里。 但這對趙括來說,僅僅是一個起步!進入秋天,收割的季節到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關中、漢中、巴蜀三處原先秦國的領土同時爆發了規模不小的叛亂。 然而這三處叛亂之中,早有兩處已經被夜鶯暗中掌控,剛剛爆發沒有幾天就給夜鶯配合大漢當地駐軍一網打盡。 最后一處位于漢中的叛亂也僅僅持續了不到半個月時間,同樣也被大漢駐軍給平息了。 對此,趙括心中并沒有惱怒,反而還輕松了不少。 叛亂這種東西,一般來說是剛剛征服的時候很容易爆發,隨著時間越來越長,基本上就會平息了。 就好像之前征服的燕國土地,現在已經成為了大漢國的一大兵源地,韓國和魏國也在加速整合,齊國基本上也沒有什么叛亂,稅收已經恢復到了齊國滅亡前一年的八成水平。 這無疑要歸功于趙括所推行的“車同文,書同軌”以及統一度量衡,貨幣等等制度。 為了最大限度的消除被征服土地子民的抵觸心理,趙括并沒有選擇趙國方言在全國之中推廣,而是選擇了周王朝的官方語言,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雅語”。 雅語是周王朝的官方語言,基本上所有的貴族們都會說雅語,平民們雖然大部分都是說之前的本國方言,但多多少少也接觸過一些雅語,這樣推行起來貴族們不需要再付出學習成本,平民們學起來也不算費勁。 文字方面倒是個麻煩,這年頭各國都有自己的篆字,相互之間的區別就相當于是后世英語、法語、意大利語這種,大家都用ABC字母,也有一些單詞意思類似甚至相同,但整體來說還是有很多不一樣。 趙括思來想去,干脆直接一步到位,將后世的簡體字作為新的字體,全國鋪開通用。 文字的話,由于有著印刷的存在,所以推廣起來的難度是有,但不算太難。 而且趙括也強行規定了五年的緩沖期,五年之后所有人都要進行簡體字考試,不合格者直接免職!從大漢元年開始,所有學宮學派必須要加入簡體字授課項目,而且學宮這邊要求的時間更短,除了大漢元年這一屆的畢業生免試之外,從大漢二年開始,所有簡體字考試不合格者不允許畢業當官。 文字這種東西,只要推廣得足夠強力,然后就是一個時間問題而已了。 至于其他的度量衡、車輪間距、田畝尺寸等等這些問題,趙括就交給許歷為首的官員們去辦了,一律采用趙國之前的度量衡數字和單位,同時推廣阿拉伯數字。 阿拉伯數字這種東西勝在好用,雖然并非華夏本土所誕生,但趙括本著好用就能用的態度,同樣也是全國推廣。 不僅如此,趙括還通過大漢國的農業部悄悄的發出了一個懸賞,這個懸賞并不是針對于哪個人,而是針對幾種特別的農作物。 土豆種子,水稻種子,辣椒種子,等等等等。 土豆的意義不用多說,這是一種新的高產糧食,可以作為主食來食用,意義巨大。 水稻和土豆的意義是一樣的,水稻更加適合種植在南方,但現在這個時代大漢國的溫度事實上是比較熱的,大象還能在淮河一代活動,所以水稻理論上來說在大漢國黃河以南都可以毫無問題的種植,這就覆蓋了如今大漢國超過六成的糧食種植區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