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秋天來了。 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對于今年的大漢國來說尤其如此。 在往年,由于打仗的緣故,很多田地在春耕完畢之后就會被敵軍光顧,秋收? 不存在的。 即便春耕之后敵軍沒有打到這里,但是家家戶戶都要抽調勞動力去從軍,這平時少了人在田間照料,糧食同樣也會有一定程度的歉收。 但今年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從軍的雖然還是會有歉收,但是家家戶戶都得到了比往年更多的賞賜。 家里沒有勞動力從軍的,一方面是不歉收了,另外一方面雖然沒有軍功賞賜,但是趙括還減免了一年的稅賦呢。 這稅賦平時就是用糧食沖抵的,現在不需要上交糧食當稅賦了,也等于是多了一份收成。 所以今年的華夏各地,除去剛剛經受了滅楚之戰的楚地各郡之外,其他地方基本上是喜氣洋洋。 即便是楚地各郡,由于減免了稅賦的原因,氣氛雖然說不上多么的高昂,但其實也恢復了不少。 秋收結束之后,趙括看著呈報上來的數字,也是長出了一口氣。 “收成還是挺不錯的,但是……這糧食的產量,終究還是低了點。” 聽到趙括的話之后,站在趙括面前的農業部長呂不韋表情不由一僵。 現在的大漢國,普遍的情況是一畝田產出一石半的糧食,在這個時代如果橫向和其他亞歐國家比較的話已經屬于非常不錯的水平了。 就在呂不韋開始考慮要不要跪下請罪的時候,趙括已經合上奏章,對著呂不韋和副部長許行笑道:“不要誤會,朕并不是說你們兩個做的不好,你們兩個已經做得非常不錯的,只不過我們大漢國的糧食種類確實是應該更新一下了。” 對于趙括來說,這么點糧食產量確實是遠遠不夠的,因為趙括心目之中的人口可是三億起步,這么多張嘴巴那可不得要更多的糧食嗎? 呂不韋聽完之后,倒是松一口氣,不過一旁的農業副部長許行多少就有些不服氣了。 這個許行是誰呢? 他其實屬于那種“技術型”的官員,在出任這個職位之前乃是學宮諸多學派之中“農家”的大師級人物。 農家,顧名思義就是和農業相關的流派,許行作為農家的大師,那可是浸淫農業幾十年,自認為是這個世界上對農業最熟悉的人。 于是許行忍不住開口說道:“不瞞大王說,老臣真的已經竭盡所能了,難道大王還有什么更加有效的提升產量的辦法嗎?” 許行不服氣,所以說話的時候口氣也不是很好。 對于這些專業人士來說,陛下當然是要尊重的,但是他們心中對于自家專業的這種自信更是不容別人有任何的質疑,哪怕是陛下也不行。 趙括看著一臉不爽的許行,倒是不以為意。 技術專家嘛,脾氣大點很正常。 而且趙括也是知道,這許行是真正的技術狂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至少有三百六十天是在下地,可以說是超級勞模了。 如果大漢國的官員個個都有許行這么勤勞,那大漢國早就起飛了。 趙括只是呵呵一笑,耐心的對著許行解釋:“許行愛卿啊,朕在南征的時候聽到有楚國南邊的蠻子說了,在南邊的百越有一種叫做水稻的東西,產量比起現在咱們種的這些糧食都要更高。 第(1/3)頁